减产、减支、减员
押注低碳能源投资未来可期
今年两会期间,“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再一次成为热点议题。放眼全球,能源利用走向低碳清洁是板上钉钉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看到,近期各大石油公司虽然都大幅削减了投资,但对低碳能源领域的投资依然坚挺。
眼下,壳牌、bp和道达尔等欧洲石油公司均宣布,维持10亿~20亿美元新能源投资,占总投资比例约5%。
为了未来的生存,西方各大油公司近年都努力向着“综合性能源服务公司”转型,低油价下,这一转型需求显得更加紧迫和强烈。风电、光伏和氢工厂是油公司普遍选择的重点投资领域。
海上风电场
道达尔早已立志成为法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计划每年在低碳能源上投资约20亿美元。3月20日,道达尔收购了法国环球风电公司,加强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该投资将为道达尔增加近MW装机和运营能力,包括超MW的陆上风电。道达尔计划到年将其发电能力从目前的3吉瓦提高到约25吉瓦。
紧接着,4月11日,道达尔收购了印度阿达尼集团太阳能业务50%的股份,投资5.1亿美元,扩大了其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
壳牌近年积极部署风电、光伏和氢能领域。近日,壳牌与CrossWind公司针对荷兰海上风电区提交了投标。该项目计划在年投产MW海上风电场。壳牌还将与合作伙伴在鹿特丹港建立一个绿色氢枢纽,利用海上风电场提供的可再生电力来生产绿色氢。该氢工厂计划于年开始运营,日产5万至6万公斤氢气。
氢也是bp公司押注的领域之一。bp近日宣布,其太阳能合资企业LightsourceBP正在澳大利亚研究开发一个绿色制氢厂,bp投资万澳元,澳可再生能源局投资万澳元。该工厂由1.5GW风电和太阳能提供动力,制成的绿色氢将转化成绿色氨出口至国际市场。
“净零碳排放”
油公司生存之路上的新目标
欧洲向来是能源利用绿色转型的前沿阵地,欧洲各国近年接连出台政策、法律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
5月20日,西班牙政府提议立法,承诺最迟在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该法案若获得批准,将立即禁止所有新增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项目。根据草案,到年,西班牙所有道路车辆须实现零排放;到年,努力实现电力供应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英国也于年承诺,年前将碳排放量降为“净零”。
欧洲各国的能源转型决心,让越来越多石油公司意识到,比发展低碳能源更进一步的是,“净零碳排放”已成为保证其未来生存的必要实现目标。
早在去年12月,西班牙最大石油公司雷普索尔就宣布,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到年实现零碳排放。具体是,到年降低碳排放10%,到年降低20%,到年降低40%,到年实现零碳排放。最后如有必要,雷普索尔还将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途径从根本上抵消碳排放。
今年2月,bp宣布了“年净减排量为零”目标。具体有,油气生产项目以绝对减排为基础实现零碳排放;将所有销售产品的碳强度减少50%等。其CEO伯纳德鲁尼5月13日表示:“此前有人质疑公司这一决定,但近来的市场状况再次印证了bp减少油气业务的正确性。我认为现在发生的一切都说明了重塑公司的必要性。”
无独有偶,壳牌4月16日宣布,计划在年或更早成为“净零排放“企业。壳牌称,将解决自身业务和公司消耗能源所产生的排放;转换能源利用类型,利用更多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氢能等,减少旗下产品的碳足迹;并决定将之前制定的到年减少碳足迹50%的目标调整为65%。其CEO范伯登表示:“壳牌未来的成功取决于驾驭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的能力。”壳牌已决定于年退出美国燃料与石化制造商协会。
挪威国油亦于年初宣布,未来30年将大幅降低其油气生产领域碳排放,直至年实现零碳排放。计划到年,公司上游油气勘探、生产领域减排约40%;到年减排目标实现70%以上;到年实现零碳排放。挪威国油CEO称:“在全球碳排放成本逐步攀升时,碳减排计划有助于公司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这并非政治行为,而是商业行为。”
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集团也承诺,到年实现零碳排放。为实现这一雄心,埃尼将向可再生能源、能效项目和一个大型林业项目投资逾30亿欧元。
市场人士评论称,欧洲石油公司陆续明确“净零碳排放”目标计划,向气候友好投资者释放了积极信号,未来资本或将更多地流入欧洲石油公司,同时,也给全球其他油气巨头带来了压力,将影响他们在碳减排目标上的行动速度。
“借势”低油价
资本运作、转型升级力度加大
此轮超低油价让全球油气业哀鸿遍野,但有一个产油国的表现格外抢眼——墨西哥。
据《金融时报》报道,4月,通过资本市场上的油价对冲,墨西哥锁定了约62亿美元利润,这一收益将弥补其原油出口收入的损失。
一直以来,墨西哥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防御工具:其财政部与华尔街投资银行及石油巨头长期签订“油价期权协议”。在该协议下,双方提前预设原油成交价格及规模,交割日到来时,若原油期货价格低于协议定价,墨西哥可选择行权,以协议价卖出原油,避免低价出口损失。
这些期权相当于一份“保单”,这或许也是墨西哥此前始终不愿接受OPEC+减产协议的一个因素。
据报道,在过去20年的每次经济衰退中,这种对冲交易都为墨西哥提供了庇护。年全球金融危机油价暴跌时,墨西哥在对冲中获得51亿美元的收益;和低油价时期,又分别获得64亿美元和27亿美元收益。墨西哥每年约花费10亿美元购买期权。
今年2月,墨西哥财政部长ArturoHerrera表示,年,墨西哥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主权石油对冲。
除了利用对冲工具,发行债券也是低油价下石油公司们保障经营的手段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石油巨头相继进行债券融资以补充现金流。壳牌、bp、马来西亚国油新发债券均出现超额认购。虽然目前融资成本整体比新冠肺炎疫情前高,但5-7年的中期债券利率控制在2.5%以内,10年期及以上长期债券利率控制在3.5%以内,仍处于较低区间。
在国内,中石化近日成功完成了30亿美元多品种债券的全球发行。这是该公司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第十四次债券发行,也是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投资级企业债券发行,并且打破了一直由中石化自身所保持的亚洲同评级油气企业10年期最低收益率成本的发行纪录。同样,该发行获得了约8倍的超额认购,是近期亚洲市场上的最高水平。以上均显示了全球市场对石油企业的信心。
业内人士评论称,即使疫情叠加低油价持续发展,石油公司通过金融活动应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工具箱仍然充足。除上述方式外,还有重启股票股利、营运现金流管理以及发行混合型资本工具等手段帮助油企度过难关。预计未来国际大石油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基本面大概率维持稳定。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是当前不少石油公司谋求生存的重要战略选择。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将强大的计算能力、云存储、传感器、商业智能分析等数字化工具应用于勘探、开发、生产等整个上游产业链,提高了效能,优化了执行,成为上游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据悉,数字化技术和分析手段是美国非常规石油生产成本从年74美元/桶下降至年40美元/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油气行业中下游,炼油、化工、物流等领域也正在广泛推行数字化技术,即通过预防性维护、先进的工艺流程建模和控制技术、互联网及物联网等增加竞争力。
专家提醒,未来中国油气企业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量数字化技术在生产环节、设备设施、管理职能等方面所应用的广度及深度,积极应对数字化技术催生的企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石油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
people-energy.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