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四年多前退市的长航油运将在上交所再次敲响上市的钟声。
从“央企退市第一股”到“重新上市第一股”,从盲目转型、激进扩张导致公司连续亏损、黯然退市,到通过剥离亏损资产、进行债务重组,促使公司连续盈利、重新上市,长航油运的涅槃重生留给市场众多的启示。
反思转型与扩张
作为南京市西北城区的地标性建筑,驱车沿着中山北路前行,远远就能望见高耸的长航油运办公大楼。在这座褐色建筑的映衬下,立交桥前的交通信号灯显得十分醒目,红灯和绿灯的交错成为长航油运多年命运的写照。
1月8日,这家历经风雨的公司将再次敲响上市的钟声。
在重新上市的前夜,长航油运相关业务负责人李刚(化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公司从‘央企退市第一股’到‘重新上市第一股’,可以说是‘时也,运也,命也’。”
“我们年成立后一直从事长江流域的油运,市场很稳定。但也正因为如此,年起,中石化开始在沿江建设‘三江管道’,建成之后我们80-90%的内河油运业务一下子没了。市场的巨变逼迫长航油运不得不转型。”
而在当时,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长航油运选择“由江入海”,由长江油运向远洋油运转型:
一方面,年,国家提出了“国油国运”的战略,鼓励我国航运企业建造大型油轮。鉴于我国每年50%的石油靠进口,其中80%的石油又是通过外轮运输。国家为减少石油运输的对外依存度,且当时国际油运正处于景气周期,这让长航油运看到了机会。
另一方面,“当时国资委正推进央企整合,甚至流传着‘三年内做到行业前三,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的说法,而建造VLCC(超大型油轮)可以迅速把规模做大,这是长航油运转型远洋油运的大背景”,曾长期跟踪长航油运的某大型券商研究员王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于是,长航油运一方面通过资产重组,获得了实控人长航集团的全部海上运输资产,待年底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证券简称也在年初由“南京水运”更名为“长航油运”。更重要的则是,长航油运通过建造和租赁VLCC,开始迅速做大规模,扩张运力。
据统计,年至年,长航油运签订了至少36艘船舶的建造合同,其中6艘是VLCC。同时,长航油运还签订了20艘油轮的长期期租合同,其中一半是VLCC。截至年年底,长航油运总运力达58艘、万吨载重,是年总运力的3倍左右。
处于国际油运行业的景气周期时,规模效应立竿见影。年,长航油运实现营业收入31.92亿元,归母净利润5.96亿元,达到历史顶峰。
但是,巨大的规模又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国际油运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必将从长航油运的头顶上落下。
果然,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国际金融危机,原油需求疲软,运力严重过剩,运价掉头向下。“我们的VLCC船队盈亏平衡点在TCE(等价期租租金)3万美元以上,而那个时候TCE一下子跌到1万美元以下,亏得很厉害。”李刚说。
但此时的长航油运,已是“船大掉头难”。
伴随长航油运规模迅速做大的,是债务的急剧膨胀和资产负债率的大幅飙升。年到年,长航油运的债务规模从6.7亿元膨胀至73亿元,资产负债率从31.94%大幅飙升至61.69%。其中,绝大多数负债都来自于银行贷款。
特别是造价高昂的VLCC,成为长航油运不能承受之重,“我们每艘VLCC的建造成本都在1亿美元以上。而正当国际油运市场陷入低迷之时,我们又恰好迎来交船高峰期,运价和成本的倒挂使得运力越高亏损越大,导致公司到年连续四年亏损退市。”
即便如今重新上市在即,李刚回想起当年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我们的转型太激进了,VLCC一下子就造了19艘,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周期波动的风险和债务负担过重的风险。虽然现在又重新上市了,但转型的方向如何选择、节奏如何把握,这需要我们长期反思。”
王明则指出,“不光是长航油运,很多国企和大型民企,由于有融资上的优势,都或多或少有扩张的冲动,特别是近两年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大型民企,很多都是拼命加杠杆,盲目转型,激进扩张,大把大把地花钱最后反而是把日子过穷了。”
意味深长的是,退市后负债累累、融资受限的长航油运却逐渐过上了富日子。
退市后,长航油运首先做的就是剥离VLCC资产。“年,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ChinaVLCC,把我们的VLCC船队全部接了过去,这样等于是把我们的‘出血点’给堵住了,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李刚表示。
长航油运旗下MR型油轮“永和”轮,5万吨级
长航油运MR型油轮“永荣”轮,5万吨级
长航油运旗下MR型油轮“大庆轮”的船长陶大强说,“拿我们这艘MR船来说,即便是前几年公司亏损的时候,我们的效益也一直很稳定,基本很少抛锚等候,客户也都是国内外的大型企业,货源也比较稳定。年我们已经跑了快40个航次,频率非常高。”
除了提高资产质量,长航油运这几年也通过内部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陶大强举例说,“以前我们修船啊、除锈啊,都是交给船厂搞,现在都是自己搞,包括船上的物料供应,以前是有需求就提供,现在要求工装什么的多洗洗能用继续用。”
李刚表示,“这些年,我们也在反思企业发展过程中,规模、质量、效益的顺序问题。以前我们追求的是规模-效益-质量,现在则要把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效益,在效益增长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规模。”
债转股的实践与启示
“公司重新上市了,我们总算给了股东一个交待!”长航油运董秘曾善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长航油运退市之时,共有约12万户股东选择了坚守。而除了散户和游资,长航油运的前十大股东尤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