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90后院士陈俊武一生为国所需

来源:石化 时间:2022/8/24
云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科技日报记者瞿剑

我国的两院院士中,年满80周岁而成为资深院士的少数人,被定义为“国宝”级人物。

资深院士中,年届90“还每天上班”的少之又少;而90岁以后仍立于科技前沿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被人尊称为“90后院士”的陈俊武,就是这样一位工龄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今年92岁高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

这套身份标签中,专业性最强的“催化裂化”往往让普通人一头雾水。其实说白了,它就是石油炼化工艺技术之一,却是我国石化行业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

为何催化裂化成为技术主流?陈俊武解释,它所具有的原料适应性强、投资少、操作费用低、产品受市场欢迎等优点,特别适合我国的原油资源秉赋。这恰恰印证了他对自己的“初心使命”的诠释:“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国家需要!”

上世纪60年代初,汽车背着煤气包在北京满大街跑,刺激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带给陈俊武的却是另一种刺激:“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国内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当清冽的汽油从抚顺石油二厂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里第一次流淌出来,陈俊武和在场的人们一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陈俊武在作业现场调试设备。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这套完全自主化装置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后,陈俊武又主持完成了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等技术,实现了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余套,总加工能力近2亿吨,成为世界瞩目的催化裂化强国。多年来,运用催化裂化工艺生产了近70%的车用汽油、40%的丙烯、30%的柴油。

神算源自脚踏实地

在中国石化,有一则陈俊武“决胜千里之外”故事广为人知。

年的一个午夜,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陈俊武位于洛阳的家里。原来,是千里之外的九江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不正常,各种分析判断处理均不奏效,眼看只有停工了。有人建议,“不如请教一下陈院士再做决定”。

陈俊武询问了现场情况和仪表参数,判断是装置内的一个阀门没有被真正打开。现场人员重新检查、打开阀门,装置很快运行正常。大家一片惊叹:“陈院士真是神算啊!”。

这个“神算”不是偶然的,它既来自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来自丰富的现场经验,以及对装置结构的了然于心。

现任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首席专家的刘昱回忆,陈俊武常常这样告诫,“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他带领着他们走南闯北,几十米的高塔他亲自爬上去察看,黑洞洞的反应器他要钻进去探个究竟。年轻人从他身上学会了这样的严谨和求实:每到一个现场,“我们都必做两件事——钻两器、爬高塔”。

八十多岁再领军

针对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资源本底,上世纪末,陈俊武就开始了寻求原油替代工艺,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