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开局即迎来一场疫情大考。经济总量占全国1/10的江苏,如何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两场“战役”,这不仅关系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更有可能影响到全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大局。
截至3月17日,江苏已连续28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确诊病例治愈率%,全省保持零病亡,全省实现清零。同时,江苏企业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截至17日,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总数4.5万家,复工面99.6%,复工人数万人,占复工企业所需用工数89.5% 。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中国东部的经济强省,江苏谋划早、行动快,一手把好疫情防控之关,一手掌好经济发展之舵,以“两手硬”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双胜利”。
面对疫情 反应快、行动早、力度大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唯快不破,唯快则安。1月21日,江苏省委常委会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各项防控部署迅速启动。
1月23日,江苏省疾控中心组建应急队奔赴全省13个设区市。
1月24日24时起,江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月25日,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员全部终止节日休假,进入应急状态……江苏省委省政府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江苏发挥优势,强化社会治理,效果显著。1月26日,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就提出要求,突出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深入开展地毯式排查,进行疫情追溯。
事实证明,守住了社区这道防线,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您好!请问您回溧水了吗,住在哪里?今天体温正常吗?”
南京市溧水区通过27个华为智能机器人软件,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不间断自动拨打上年度登记的名流动人口电话,为基层排查提供精准信息。
南京通过科技支撑、群防群治,以1.2万个网格为基础,推行“网格+部门”、“网格+企业”、“网格+志愿者”,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合力战“疫”。宿迁市实施立体防控,5余名机关党员下沉“疫”线,筑牢上下联动防线。苏州市依托“1+9+N”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力量下沉,筑牢交通卡口、社区等重要关口。
战“疫”以来,江苏省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和网格员作用,开展防疫宣传、做好排查登记、掌握人员动向、避免人群聚集、入户测量体温……,全省12万个网格内近30万名网格员用脚板织密了疫情“防护网”,以行动筑牢了疫情“防控墙”。
与此同时,在支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方面,江苏共派出近3人,其中医疗队员人,为全国各省市最多,涵盖了重症、急诊、呼吸、感染、麻醉、中医等10多个学科,分布在武汉、黄石15家医院,覆盖省市县三医院。
截至3月6日,江苏省援武汉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人,治愈出院人。援黄石医疗队抵达后,黄石市新冠肺炎新增治愈例,治愈率达到了86.4%。
“零增长”不等于“零风险”,眼下,面对境外输入的新情况新变化,江苏正在把外防输入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坚决防止疫情形势出现反弹。
江苏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十指导组的充分肯定。指导组认为江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取得了疫情大考的阶段性成绩。
复工复产 多举措 全链条 效果好
疫情防控不能松,经济发展不能等。
2月1日,江苏紧急提供融资额度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月12日,江苏出台稳定经济发展“50条”和扶持中小企业“22条”政策;3月2日,江苏省发布阶段性减免企业有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等政策文件,为企业减轻负担约亿元。
与此同时,江苏省级各部门纷纷“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出台实施细则和落实方案,把“真金白银”、优惠政策送给翘首期盼的企业项目。
自2月25日起,江苏省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半个月来,江苏企业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近日,江苏供电部门综合监测显示,冶金、电子、医药、轻工、石化、机械等行业用电量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7%、91.5%、86.3%、85.3%、82.6%、72.3%。
从地区看,南京、无锡、常州、南通、淮安、盐城、泰州、宿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高于全省平均;从制造业看,电子、石化、医药、光伏、冶金、轻工、机械行业复工复产率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84%;从服务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复工复产率%,金融业超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超77%。
位于苏州昆山的纬创集团专注于开发制造信息与通讯产品,目前企业到岗员工超过2.3万人。当地政府帮助企业梳理产业链“树状图”,精准高效服务复工,以龙头企业的稳定带动全产业链的稳定。
“政府逐一落实帮扶措施,系统谋划助力企业渡难关,企业将争分夺秒抢回 ‘耽搁的时间’。”纬创资通华东厂区总经理周泓任表示,金融部门的融资支持也为企业恢复发展增强了信心。江苏昆山农商银行设立了“复工贷”产品,并专设10亿元“复工贷”专项额度,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一些“晴雨表”指标同样向好,有的已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或略超。江苏税务部门透露,2月10日至3月7日,江苏累计开票销售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4%。交通运输部门介绍,3月7日,江苏省高速公路出口流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7.6%,其中货车流量达到去年日均流量的%。
“江苏见事早、应对快,受疫情冲击的时间更短一些,影响面更小一些,复工复产情况好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有条件更快、更早恢复,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认为,稳住一季度,就能稳住全年,“千万不能有松懈情绪,更不能动摇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信心”。
重大工程 惠民生 增动力 提质量
2月18日,江苏徐州市总投资.4亿元的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拉开了徐州年实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目标的序幕。
这只是今年江苏重大项目投资的一个缩影。2月14日发布的《年省重大项目编制和推进情况》显示,江苏省投资计划安排省重大项目个,包括实施项目个、储备项目20个,年度计划投资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江苏投资计划安排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占47席,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占比过半。
在这批基础设施项目中,不乏市民期盼许久的交通项目,如北沿江铁路、沪苏湖铁路、江阴第二过江通道等,也有与电力供应、通信提升息息相关的能源项目,如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全省无线提升工程等。
“聚焦补短板惠民生,瞄准短板弱项、痛点难点,兜底补短、强基扬优。”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光辉表示,今年江苏将重点安排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民生项目,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的“定海神针”。为早日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2月27日,江苏省发改委建立重大项目建设企业用工24小时工作调度保障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用工和资金需求。同时,投放省级统筹用能指标万吨标准煤,专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合理用能需求。
“我们将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减少疫情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光辉表示,着眼于破堵点、打基础、惠民生,江苏狠抓重大项目、投资以稳应变,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夺取双胜利建设新江苏献计出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