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严凯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天
新管网公司的成立,将打破“三桶油”独霸油气管网的垄断格局,但亦有业内专家担忧,新管网公司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垄断巨头。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严凯编辑
尹一杰
“三桶油”对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垄断即将被打破。
8月20日,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记者证实,酝酿数年的油气管网独立方案或将在今年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意味着,将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从“三桶油”中分拆出来,组建新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正成为现实。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年底,中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累计约13.31万公里。其中,中石油一家占据了原油管道份额的近70%,天然气管道的76%。若按照“三桶油”各自运营的管道资产进行评估,新管网公司的估值预计在亿-亿元。
事实上,新管网公司成立的信号一直在释放。
一年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8月初,国家发改委又组织编制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上述知情人士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是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更实质性的进展。这个进展可能就是成立新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
新管网公司的成立,将打破“三桶油”独霸油气管网的垄断格局。但亦有业内专家担忧,新管网公司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垄断巨头。
分拆信号
年8月7日晚,位于浙江舟山本岛北岸的一座液化天然气(简称LNG)接收站灯火通明,两座巨大圆形储气罐罐体被布置满了灯光。几十米外,一艘满载着LNG的船舶正停靠在码头上。
这艘名为“StenaBlueSky”的LNG运输船十六天前从中东的卡塔尔拉斯拉凡港口出发,满载着14.5万方的LNG运抵舟山站。四天之后,“StenaBlueSky”才离岸。
LNG运输船离岸当天,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穿着黄色的工作服,笑容满面地登上“StenaBlueSky”号,将一份礼物亲自交给船长。
舟山LNG接收站的拥有者正是总部位于河北廊坊的民营燃气巨头新奥集团,这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投资的大型LNG接收站项目,王玉锁也由此成为国内民营公司中在LNG接收站这个垄断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在“StenaBlueSky”号LNG运输船靠岸的四天前,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下称“监管办法”)下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监管办法》指出,在保障现有用户现有服务并具备剩余能力的前提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无歧视地与符合开放条件的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油气输送、储存、气化、装卸、转运等服务。
这个文件实际上是对五年前的那个文件的一次旧事重提。新奥集团之所以能够拿下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正是得益于年10月底监管层出台的一则文件。
这个文件名为《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核心内容是作为油气管网运营企业的“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应按照一定排序无歧视对第三方开放管道设施。
当年该文件下发时,拿到该文件的公司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还包括大唐集团、中国石化联合会、华润燃气、中华煤气、中国燃气以及新奥能源。
意见稿提出,上下游用户可以合理向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提出开放申请,后者需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接入的答复意见,不同意则要说明理由。
此后数年,有关油气管网的独立工作一直在推进当中。但由于涉及到的资产过于庞大,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监管层不得不一步步推进。
直到去年初,分拆的信号更加强烈。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求深化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
上述知情人士称,在去年底出现大面积气荒之后,监管层下定了决心要对油气管网动“真刀子”,天然气供应不能仅仅依靠“三桶油”。
在8月3日下发的《监管办法》中亦特意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各方博弈
事实上,自从年以来,每次涉及到出台石油相关法律法规时,发改委均会召集专家组进行讨论,但凡涉及理顺天然气价格,管道独立便会成为讨论焦点。
但在早期,每次讨论都无疾而终,原因是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中石油的反对。
截至年底,中石油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原油管道公里,占全国的68.9%;天然气管道公里,占全国的76.2%;成品油管道公里,占全国的43.2%。
转机出现在年下半年。当年8月以来,中石油爆发腐败窝案,原国资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团董事长蒋洁敏以及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理王永春、原副总经理李华林等高管相继落马。
当年9月,发改委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开会,讨论油气管网独立的可能性。一位曾供职于中海油的人士称,此时来自中石油的代表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强势。
“过去他们(中石油代表)开会特别强硬,他们要是反对,这事基本上很难推动。但管道资产对中石油来说至关重要,不可能会同意分拆出去的。”上述人士说。
中石油腐败窝案让那些长期以来深受垄断伤害的民营企业看到了打破垄断的希望。年10月份,代表着众多民营石油公司的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两次与国家能源局、商务部就有关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放开等问题进行座谈。
在10月17日的那次座谈会上,关于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领域的多数诉求均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回应,但对是否放开油气管网运营,参会官员仅表示:“这不是能源局一个部门能够决定的事情,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议则更加激进。年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将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从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的油气企业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家油气管网公司,并建立对油气管网的政府监管制度。
这个方案被称之为“”改革方案。但成立若干油气管网公司的方案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中石油管道设计院专家亦认为,管道独立是大势所趋,将管道与生产企业分离有利于提高管道的利用率。在未来,这些管道将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由第三方进行独立运营。
在各方博弈之下,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石油从年开始主动对公司内管道资产进行重组,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当年5月13日,中国石油发布公告,拟将旗下西气东输一、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注册资本亿元,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股权。
年12月24日,中石油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作为平台公司,整合旗下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旨在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
此次交易中,中油管道总资产超过亿元。其中,东部管道.15亿元、管道联合.22亿元、西北联合.3亿元。
整合完成后,中国石油对中油管道的持股比例降至72.26%,宝钢股份、新华人寿、雅戈尔等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52%、3.46%、1.32%。
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这次对管道资产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亦是中石油对监管层的一种妥协。“那两年中石油太被动了,由共和国长子变成了共和国‘孙子’,人人喊打,不得不弯腰。”上述人士说。
不过,中石油因腐败窝案虽然有所妥协,但作为其业务板块中最赚钱的业务之一,中石油会轻易舍弃吗?
独立方案
真正的阻力其实来自于具体的落地独立方案。
据彭博社报道,新管网公司预计将分三阶段进行:首先,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将旗下管道资产及员工剥离,并转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资产的估值厘定新公司的股权比例。
其次,新管网公司获注入资产后,拟引入约50%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及民营资本,新资金将用于扩建管网;最后,新管网公司将寻求上市。
上述知情人士称,具体方案还在博弈之中,其核心便是资产的核算和厘定。“不过以后新管网公司以后肯定不仅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会是一个资本管理公司,最终谋求上市”。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年底,我国建成运行的长输天然气管线总里程达到7.4万公里,干线管道密度仅7.3米/平方公里,为美国的1/8、法国的1/9、德国的1/10,互联互通程度很低,基本没有双向输送能力。
年-年,我国年增天然气主干管道里程仅多公里,不及“十二五”期间年均水平的40%,天然气主干道建设明显滞后。
但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预计到年、年,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将分别达到10.4万公里、16.3万公里。
按照每新建1公里天然气管道投资万元计算,到年、年,我国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的投资需求将达到亿元和亿元。
过去,包括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天然管线的建设,均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独立投资,但随着未来投资量增加,单体公司很难承担如此体量的投资。
中石化内部专家表示,成立新管网公司,并谋求资本化、证券化,通过上市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能很好的解决资金难题。
对于具体方案,业内曾掀起过讨论热潮。
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曾提出过自己的设想:成立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母公司由“三桶油”存量管道资产评估入股,吸收数家大基金亿-亿元现金入股。
之后,再由国家油气管网母公司在每个省的管道资产配置适当现金,吸收该省当地管道资产和现金入股发起设立省级油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而在国家油气管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尽快上市融资,力争获得亿-亿元现金,新管网公司统一规划油气管道建设,并进行统一调度,投资建设和运营由各省公司实施。
在早年的管道独立的方案中,除了比较激进的将其完全独立出来外,实际上还有一个相对保守的“过渡”方案。
“这个方案并不涉及产权更迭,管道板块的业务还保留在中石油内,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平准入机制,就像火车一样,只要买票了,谁都可以上车。”中石化内部专家说。
知情人士称,单独成立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其实是借鉴当年电网系统‘厂网分开’改革,实施全国统一干线管道,但为了避免重蹈电网垄断覆辙,天然气管道公司只是交易平台而不参与购销,只收取输气费用。”
目前,中石油已实现天然气管道与销售的分离。在天然气业务板块,除了中油管道公司,专注于销售的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也已成立。
按中石油既定安排,上述两家公司将从位于北京东直门的中石油总部大楼搬离,独立办公。若不出意外的话,国家管网公司或将落户于这栋新的办公大楼。
垄断之辩
对于新管网公司的成立,曾供职于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的唐超(化名)至今保持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