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前景 >> 正文 >> 正文

百名巾帼志愿者讲述100个红色故事中国

来源:石化 时间:2023/7/25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hl/

讲述人简介:何天华,女,蒙族,医院、赤峰市精神病防治院煎药室工作人员,曾获院内科普宣讲演讲比赛三等奖。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共和国现代化炼油工业的骄子.mp:16来自内蒙古赤峰宁城妇联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共和国现代化炼油工业的骄子

“这是一只油样箱,它是用来储存成品油样品的。就是这只普通的油样箱,它见证了年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第一次生产出合格成品油的历史。”

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讲解员武婷宇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一个油样箱的故事。

武婷宇告诉记者,同样的油样箱一共有4只。年9月兰州炼油厂建成投产,一个月后该厂生产出了多种合格的成品油。为了向党中央报喜,向国庆献礼,工人们制作了4只一模一样的油样箱,选了最好的一只,装好油样,由两位工人代表送到北京。而基地保存的这只油样箱,就保持着63年前的原样,它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是兰州炼油厂以及兰州化工厂。兰州化工厂是西北首个现代化炼油、橡胶和化肥工业企业,于年9月,由兰州肥料厂(年2月,原重工业部批复文件中定名兰州氮肥厂为兰州肥料厂)和兰州合成橡胶厂,这两个我国在西北第一批建设的石油化工企业合并成立。年9月兰州炼油厂建成投产。至此,共和国现代化炼油工业的骄子,在黄河之畔诞生。

兰州炼油厂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炼油厂,它使我国炼油工业在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得到了飞跃式提升,并为60年代以后国家新建炼油厂积累了宝贵经验。兰炼和兰化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推动了甘肃地区的发展。这两个项目的上马,使得西北地区急需石化领域的人才,兰州大学化学系也因此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学科。

改革开放后,兰州石化的前身兰炼、兰化在经历生产建设、科研开发脱胎换骨之后,实现了二次创业。年8月,兰炼、兰化分别重组改制,组成兰州炼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年10月,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重组为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年6月12日,“两兰”变“一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决定对兰州石化公司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再次重组整合……几年中,兰州石化经历了“二四三二一”大改制、大重组、大变革,整合后的公司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记者看到,厂区环境优美,处处绿树成荫;一座座大型现代化设备矗立眼前。据了解,这些设备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操作。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厂区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作为我国重要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近年来,兰州石化把大力实施技术进步战略作为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走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悉,“十三五”以来,兰州石化公司投资97.5亿元,落地建设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等重点项目8项,万吨/年重催MIP技术改造等技改技措项目28项,实施安全隐患治理项、环保升级达标治理57项。同时,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创效体系,完成科技创新项目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5项、授权专利40项,开发新产品个,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认定自主创新重要产品9项、可推广应用技术2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以上管理创新奖12项。

在兰州石化红色教育基地的沙盘左下角有一块特殊的区域,讲解员告诉记者,那是兰州石化的口罩生产线。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各地纷纷建设口罩生产线,然而市场上生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熔喷布货源短缺。为缓解这一局面,中国石油迅速安排部署,在兰州石化建设熔喷布生产线。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公司在23天建成口罩生产线,34天建成投用甘肃省首条熔喷布生产线,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形成了甘肃省首条医用聚丙烯、熔喷料、熔喷布、医用口罩、医用消毒一体化全产业链,这也正突显出兰州石化人传承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一位企业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从年建成投产到新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到改革开放时期脱胎换骨、转型发展、改革重组,再到今天迈向一流,兰州石化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历程,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缩影。

“解放思想、志存高远,奋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这是在兰州石化产业园区悬挂的一幅巨大标语,它展现的是兰州石化面向未来的远大志向和宏伟蓝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