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中特估系列三桶油释放改革红利,油

来源:石化 时间:2024/9/30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安证券王强峰)

1国企改革提质增效,“三桶油”估值有望提升

1.1央国企所处行业成熟,估值相比民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央国企上市公司中,传统企业占比高、创新性不足、投资者管理关系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央国企公司估值普遍偏低。

年以来,中证国企、中证央企、中证民企PE均值分别为19.7、11.0、40.0倍,国企、央企、民企的PB均值分别为1.5、1.3、3.4倍,-年,中证国企的PB均值分别为1.27、1.33、1.17倍、中证央企的PB均值分别为1.05、1.06、0.92倍,中证民企的PB均值分别为3.45、3.90、3.27倍,民企的估值均为国央企的2-3倍,央国企的估值显著低于民企。

公司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关联性较大,大多央企、国企所处行业相对成熟,市场稳定,逐渐转变成价值型行业,按照传统估值方法,央国企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相对偏低。

此外,央国企长期以来在公众意识、投资者关系、经营信息沟通、市值管理等方面不足,造成估值进一步压制。

1.2“三桶油”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B估值仍有弹性空间

“三桶油”与国内民企相比,历年来PB估值偏低。

选取市值在亿以上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海油服、中国化学、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华鲁恒升八家国企与市值在亿以上的民企PB进行对比,-年,八家央国企和五家民企的PB均值分别为3.8、5.0、2.2和3.9、5.0、2.7,估值略低于民企,若排除盐湖股份个股盐湖提锂对估值的影响,大型央国企的估值更加具有性价比,尤其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PB波动范围小于1,徘徊在0.6-0.7附近。

市值在-亿之间的国内化工企业中,-年,国企的PB均值分别为2.6、3.1、2.8,民企的PB均值分别为3.4、4.7、3.3,国企与民企的PB差距进一步扩大,化工类央国企PB估值相对偏低。

年,有代表性的海外油气企业PB均值1.41,“三桶油”PB均值0.89,PB差距达到0.52,“三桶油”与海外油气龙头企业相比,PB估值较低。

道达尔、BP、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均为全球石油化工龙头,产业链齐全,在全球石油化工中均具有重要影响力,年,道达尔、BP、埃克森美孚、壳牌、巴斯夫PB均值分别为1.19、1.50、2.21、1.12、1.05,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A股)PB均值分别为0.74、0.65、1.49,中国石油、中国石化PB估值明显低于海外油气企业。除年初疫情对爆发对国内外企业PB造成影响外,海外油气企业PB均值均明显高于“三桶油”,年全年,海外油气企业PB均值与“三桶油”差距为0.28,年为0.57,年为0.52,截至年6月3日,年PB均值差距达到0.53。

国内油气企业资本开支持续走高,发展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同时开展绿色能源第二曲线,与海外石油化工公司相比,“三桶油”尤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目前PB估值相对偏低,未来估值仍有改善空间。

央国企对国民经济贡献度大,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使用传统估值模型不能有效衡量其背后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年,上市公司中央国企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80%,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82.60万亿元,同比增长8.3%;国有企业应交税费5.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国有企业在经济体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有着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各地国有企业带头复工复产,最大程度给予民营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从而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除了发挥经济效益外,国央企承担更多的国家安全、发展自主、公共利益等社会责任,央企中31.44%处于制造业,国企中45.25%处于制造业,在制造业、金融业等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行业,央国企承担的确定性与安全性无法被市场有效定价,其背负的战略意义和社会责任没有受到市场足够重视。

1.3国企改革提速,“三桶油”经营效率有望提升

中特估概念提出,央国企估值受到重视。年11月21日,易会满主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国有上市公司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从而实现更高的估值。“中特估”概念地提出重估了央企国企价值,引导金融市场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年新考核目标有利于央国企提升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

-年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行动的三年,站在新起点上,年实施了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去除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利润率,新增净利润收益率以及营业现金比率;发展目标细化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新一轮深化改革意在加大创新,锻造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两利四率”转化为“一利五率”,有三点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