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和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筹)、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新世界出版社协办的‘一带一路’建设者故事云享会暨《共生·共赢》新书云发布”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并在线播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高岸明,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赵顺国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报道社社长陈实,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一同出席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作主旨发言,来自中国兵器、中国石化、国家电投、中国三峡、中国建筑等多家“一带一路”建设一线的企业负责人在海外参会并在线交流。
让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
焕发更多光彩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背景下,战胜疫情、复苏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和紧迫的任务。在6月18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促进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是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力,也为疫情阴霾中的世界提振了信心、凝聚了正能量。
在这一背景下,旨在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复工复产,助力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的“一带一路”建设者故事云享会暨《共生·共赢》新书云发布活动尤显及时和必要,更向世界传递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定信心。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高岸明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也对中国企业发展带来多重影响,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建项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外宣媒体要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要讲好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抗“疫”援助的故事,讲好中国企业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故事,讲好中国企业深层“文化共情”的故事;要站在更高的视野,让中国企业形象这张名片在国际抗“疫”舞台上发出更多光彩!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赵顺国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赵顺国认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是推动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南。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为各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提供了强大助力。我们相信,经过疫情的考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中国企业在海外体现出的使命与担当,将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熠熠生辉、更加闪亮!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报道社社长陈实
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报道社社长陈实表示,自年以来,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连续7年专注于推进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工作,连续两年开展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案例的征集活动,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故事库,已收录多个案例故事。
今天这个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生动、感人的故事,让“一带一路”深入人心,为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加光明的未来鼓劲助力,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做好国际传播、打造中国企业品牌形象、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供良好示范和有益借鉴。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认为,“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强调通过补充、改善当地国家的综合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的共同发展。外宣报道应精耕细作,在报道中国企业的同时,要讲好体现民心相通的当地百姓的故事,更好地体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协同合作的需求明显增加。习近平主席寄予“一带一路”倡议新期待,向国际市场注入了信心,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上的感人故事
一条条蜿蜒的铁轨穿越茫茫戈壁,夜晚一片黑暗的乡村亮起盏盏明灯,幸福生活的人们绽放出一张张笑脸……随着《共生·共赢》微视频不断展开的画面,坚守在一线的“一带一路”建设者默默奉献的身影映入人们眼帘。他们不辞劳苦、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共同绘制着“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成为“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嘉宾们围绕主题研讨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7年来,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