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潘志权教授团队研发的科研成果“难选胶磷矿多功能基协同自组装高效浮选药剂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经过专家组审阅、质询,成果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成果评价会,由湖北省技术交易所主持。专家组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孙传尧院士、武汉科技大学张一敏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葛英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承美教授和湖北大学张修华教授组成。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郭琴,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专家组成员听取了研发团队负责人潘志权教授的科研成果报告。该成果由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强盛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鑫城普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并已应用于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远销贵州、四川等省份,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胶磷矿资源的利用率,为我国胶磷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实施科技强校战略,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至今,学校承担原计划、原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各类奖项项。学校还主办了《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在学校各方力量的支持下,近年来,学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共承担国家、省市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余项,科研进账总经费多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培育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等纵向项目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发表JACS等SCI检索论文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余项,转让40余项。
拓展阅读:
潘志权,武汉工程大学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教学名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GlobalJ.Inorg.Chem.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药物合成、磷资源的综合利用、选矿药剂的合成和功能配合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为武汉工程大学磷化工科研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长期从事功能配合物,药物合成以及磷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成果已在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ChemicalCommunication,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EnvironmentalScience:Nano,DaltonTransactions等国际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项目,湖北省产业化重大专项等纵向项目30余项;同时承担了包括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云南磷化集团等30余项横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14项。
近年来,在武汉工程大学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潘志权教授带领团队为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ESI排名前1%做出了积极贡献,助力了学校“双一流”建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