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悬着“问责法案”券商算着佣金损失中概股被盯紧,华尔街跟着赔?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温燕本报记者倪浩●甄翔
美国参议院5月20日通过的《国外公司问责法案》引发中概股持续动荡。法案规定,任何外企连续3年未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要求,将被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法案还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上周五收盘时,中概股普跌且跌幅较大,整体跌幅超过4%。百度、网易、爱奇艺、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及电商企业跌幅都在5%以上。其中阿里巴巴跌5.87%,市值一日蒸发超过亿美元。中国人寿、中石化股价跌超5%。
华尔街或被掏走数十亿美元
“国会或将中国企业排除在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之外,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会设立了3年的宽限期,意味着中国公司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留在美股上市清单上。”美国“市场观察”网站23日报道称,该提案迅速由参议院通过,而众议院和白宫会随机将提案入法,迫使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公司遵循“透明规则”。但该过程可能遇到来自华尔街的阻力,纳斯达克、纽交所、美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众多金融企业会反对该提案向前推进,“因为这样会从他们的腰包里掏走数十亿美元。”
美国石英财经网23日报道称,华尔街的券商们每年都从中概股上市中赚取大量佣金,他们很可能是国会提案的输家。据美中经济和证券评审委员会统计,当前,有超过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市场总价值超过1.8万亿美元。中国公司的退市将引发来自美国交易所的资本大战,美国税收减少,还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有人认为这是对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华尔街的最大打击。对此,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于当地时间21日表示,国会愿对此进行研究,但未做出表决的承诺。
中概股仍有吸引力
“市场观察”网站报道称,值得注意的是,此提案在美中摩擦频频上演以及美国总统大选面临关键数月之际出台。根据提案,清单上的中国公司有3年时间来应对,这让中国的交易所有充足时间提升吸引力,中国公司也可“软着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足以令大公司调整,让初创企业完成关键的成长期。
“政客们总能找到攻击中国的理由,”石英财经网援引一位从事中概股上市的美国律师的话称,“只要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中国公司有良好的经营状况,美国资本市场是不会关上大门的”。国际投资机构近期也纷纷“用脚投票”,表示对中概股的看好。桥水基金本月中旬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年一季度美股持仓组合的13-F文件显示,截至年一季度末共持有只美国股票或ETF基金,但美股持仓市值仅剩约50.40亿美元,相较于前一季度的97.94亿美元缩水48%,近乎腰斩。而在桥水基金加仓的仅有的27只个股中,中概股占了很大比重。
面临其他市场竞争
在业界人士看来,美股市场长期看仍有很强竞争力,未来还会是中概股企业上市市场的主要选择之一,但同时面临着其他市场的强势竞争。石英财经网评论称,美国对中概股收紧审核可能会使香港和伦敦的交易所坐收渔利。年4月,为吸引优质新兴科技企业挂牌上市,香港证交所对上市制度进行了25年来最大的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年7月,小米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首支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两个月后美团点评也以同样的方式登陆。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实现二次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IPO,也是中国首个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
在美国收紧对中概股监管的背景之下,不少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近期频频被传或者公开表示打算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摆脱过于依赖美国资本市场的局面。5月21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公开对媒体表示,“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