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石化董事党组副书记赵东以富脑袋

来源:石化 时间:2023/5/31

「本文来源:人民网」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扶志”和“扶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越来越重要。

去年,中国石化帮扶的8个县、个村全部脱贫摘帽,惠及近万贫困人口。今年3月,中国石化发布了“中国石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承诺“十四五”期间将投入15亿元,打造“一县一链”特色产业帮扶,用实际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同时,通过教育扶贫、技能培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日前中国石化在京召开了“乡村振兴教育帮扶”视频推进会,通报前期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工作情况,安排下一步工作。围绕教育帮扶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赵东。

中国石化在甘肃省东乡县援建的布楞沟小学。受访者供图

记者: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国石化是如何有效衔接的?这次启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专项有什么意义?

赵东:脱贫攻坚时期,我们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谋划乡村振兴工作。去年11月,我们在安徽省岳西县召开了中国石化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研讨会,确定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今年3月,我们向全社会发布了“中国石化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计划”,承诺“十四五”期间将投入15亿元,打造“一县一链”特色产业帮扶,用实际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长期以来,中国石化坚持把教育帮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捐资万元,在江西援建所希望小学;捐资多万元,在安徽援建所希望小学;投入近2亿多元,在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的8个县援建68所学校。在西藏,建成了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班戈石化小学。同时,坚持开展爱心助学行动,累计发放助学金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万余名。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1年,中国石化在3月份发布的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计划中,明确将教育帮扶作为乡村振兴阶段的重点工作,启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专项工作,持续推进教育帮扶,做好乡村振兴及教育帮扶工作。

中国石化援建的班戈石化小学。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脱贫攻坚时期,中国石化已经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那么,此次专项教育帮扶与以往有哪些不一样?

赵东:我们坚持“精准”原则,针对性地提供精准帮扶措施,围绕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时期,我们在贫困地区投资新建了一批学校、宿舍楼等基础教育设施,改善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以往我们的教育帮扶主要停留在学校硬件和学生资助层面,进入乡村振兴阶段,我们将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增强师资力量、全方位关爱学生成长等方面精准发力。

此次专项教育帮扶,我们主要围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参与建设高质量教育帮扶体系,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整体思路,制定了教育帮扶“十四五”规划;二是在全系统捐建且在营的所学校中,优选出37所进行重点支持,组织37家直属单位“一对一”结对帮扶;三是从集团层面加大教育硬件投入,实施了24所学校的教学设备和配套设施改造;四是引入北京师范大学等优质高校资源,促进提高教育工作者管理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

中国石化在安徽援建的希望小学。受访者供图

记者:刚才提到优选出37所学校进行重点扶持,请问这37所学校是如何选出来的?有什么筛选原则?

赵东:37所学校在确定过程中,我们遵照了以下4个原则:一是侧重于在8个帮扶县的学校中选择,同时向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倾斜;二是帮扶学校在校人数原则上应在人以上,具有一定规模;三是一般处于乡镇行政地区,周边具有一定的常住人口,可以保证充足的生源;四是地方政府重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根据以上原则,6月中旬我们就确定了37所学校名单:位于8个帮扶县的24所学校,其中东乡县6所、其余县2至3所;中国石化援建过的位于安徽省和江西省的7所学校;位于遵义、百色、瑞金、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的6所学校。

记者:中国石化组织37家直属单位对优选出的37所学校进行结对帮扶,请问为什么要开展这种企校“一对一”?具体都有什么内容?

赵东:当前,农村学校硬件条件虽有改观,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仍有不小差距,优质资源供给相对稀缺,部分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处境,这与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帮扶可以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教育扶贫要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而且是好学校。社会发展要先发展人,“富口袋”要先“富脑袋”,“富脑袋”才能“富口袋”。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促进共同富裕,就必须助力帮扶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脱贫攻坚时期,中国石化就在各帮扶地区捐建了近所学校,有效提升了脱贫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

我们帮扶的学校,不管校名里有没有“石化”二字,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都要讲求高质量。企校“一对一”就是让系统内一批政治站位高、党建基础好、社会责任意识强的直属单位与37所学校结对帮扶,结对的单位根据其自身情况对所帮扶的学校进行定点扶持。以“办好农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目标,抓紧进行学校硬件改造、提升学校师资和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好结对帮扶等。在充分梳理、分析学校需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对37所学校的硬件改造。由北师大等专业机构牵头组织实施,对37所学校分类指导、分区帮扶,对校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进行系统性培训,同时探索“驻校特派员”机制,提升学校办学和管理水平。全系统党政工团齐发力,开展“手拉手结伴成长、捐助学习资料、结对游学互动、送知识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指导,高效开展帮扶工作、

记者:据了解,中国石化还组织了员工与贫困学生之间的“一对一”结对教育帮扶,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赵东:去年10月,我们在定点帮扶地区湖南省凤凰县启动了石化员工爱心“一对一”教育帮扶,主要采取“1+N”或“1+1”的模式,即一个部门结对帮扶多名贫困儿童、一个员工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儿童,对凤凰县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书信、电话、视频、邀请来京或赴凤凰探望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等。此外,还组织捐赠图书、学习用品、衣服等物资,提供学习提高的学习机会或平台,开展走访慰问、赴京参观学习等。

这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一个创新举措。通过“产业分红+经济资助+精神陪伴”的可持续帮扶模式,建立了与贫困学生“结对子”的帮扶机制,让贫困学生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获得成长、成才的机会。

记者:中国石化这种“一对一”的教育帮扶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吗?

赵东:教育帮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未来,我们将根据第一批企校“一对一”实施的效果和成果,结合实际推动后续工作,目前还在进一步规划中。当前,中国石化争取通过两到三年时间,使37所学校成为农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推动教育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助力乡村高水平振兴贡献石化力量,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