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炼化企业由于生产区集中,职工众多,体量巨大,分布在长江沿岸,彼此距离都在30公里以内,他们分别是位于南京江北的南化公司、扬子石化,位于栖霞区的金陵石化,位于仪征的仪征化纤。四家企业在生产链上是相互衔接的,彼此之间有工艺管线、铁路线等相连。由于长江沿岸水资源充足、物流便利,使南京江岸一带更具备发展化工业的天然优势。
南化厂史馆
南化公司是最有故事的老厂,南化厂史陈列馆值得一去。前身是创始于年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装置都在这里诞生,是当时亚洲最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远东第一大厂”。年到年,南化公司捐资抗美援朝,赠送一架飞机一门大炮,生产硝基类原料供生产医药,保前线将士治疗。年,公司利税总额达到了1.19亿元,约占当时全国GDP的0.28%。如果将年和年两年的利税总额加在一起,在当年相当于建造一座南京长江大桥的总费用。
作为大厂“四大家族”(南钢、扬子石化、大南化、华能南京电厂)之一,南化公司具有地理优势,其紧临长江,并拥有吃水较深的码头,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大厂,所以产品进出方便,物流成本低廉,是发展化工业的黄金宝地。
曾经的核心设备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在南京建设大乙烯装置,起初是由纺织部负责,后改由化工部负责,由南化公司负责建设(即后来的扬子石化)。南化公司是一个老厂,自身需要发展的地方也很多,但当时他们把所有的基建和技改项目都停下来,抽调力量全力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希望能够“依托老厂,建设新厂;建设好新厂,改造老厂”,可惜后来该项目被分离出去,成立了扬子石化,归属中石化总公司。““父子“分家后,南化公司由于没有及时得到发展,企业包袱最大,此时更是雪上加霜。南化公司的员工人数最多时有4万名,因为原料成本过高、产能过剩、环保压力过大等原因,数个装置生产线严重亏损停产减产,在四家企业中境况最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