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败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40年里,深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太多奇迹,也孕育了华为、腾讯、顺丰、万科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但当地最赚钱的却并非它们,而是中国平安。
年《财富》杂志全球企业强中,中国平安以1.32万亿的年收入,超越华为、腾讯,排在深圳第1、全球第16位。而中国平安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年净利润高达亿元,相当于一天净赚3.3亿!造富能力惊人。
1、凭什么赚那么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保险业恢复,但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企业有资格提供保险服务,但当时的深圳经济迅速发展,外商投资大量涌入,一家保险企业根本无法满足保险需求,外商们对这唯一的选择也颇有非议。
当时还在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工作的马明哲敏锐察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并提出成立新的保险公司的申请。终于在年,工商银行和深圳虹口工业区招商局集团共同投资万创立了平安保险公司,而马明哲也成了这家公司的掌舵人。
立的第一年,“平安”全年的保费金额不过万,但通过马明哲东奔西走跑业务以及积极招揽人才的努力下,公司业绩蒸蒸日上。而且马明哲不贪权,当他意识到个人的管理决策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后,积极主动改变企业制度,将公司部分股份发放给员工,还积极引进外国投资银行的投资。
但事实上,单凭马明哲一人的努力,其实无法保证平安如今的成功,更主要原因还是踩中了时代红利,打破了保险一家独大、纹丝不动的局面。“没有某人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某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平安”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业务不但涵盖人寿、财产险、养老等保险领域,也在证券、期货、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还投资了陆金所、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等公司。财报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份,平安集团总资产达到了10.08万亿,个人客户数超2.25亿,每10个国人中就要1.6个是它的客户。
2、中国最大保险公司,背后大股东却是泰国人
中国平安成立之初股东只有工商银行和招商局集团,但马明哲考虑到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决定引入外部投资人。
率先入股中国平安的是汇丰银行,入股10年里,平安市值一路高涨,赚得盆满钵满,但它却在年决定抛售套现。此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汇丰银行抛售“平安”股票的过程中,“平安”反向增持了汇丰股份,最后反而成了汇丰银行的最大股东。
在之后的发展中,工商银行和招商局集团两大原始股东相继退出,“平安”也转变成民营企业。与此同时,来自泰国的卜蜂集团(原正大集团)却在不断增持,最终以近7%的持股比例成为最大股东。
卜蜂集团由泰国华人谢易初创立,其子谢国民接班后,将集团打造成横跨农牧食品、零售、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的跨国集团,如今谢氏家族第四代谢其润也在商界大放光芒。与父辈不同,她更加看好国内生物医药行业,23岁时入主中国生物制药集团,仅用4年就将公司市值提升至千亿,去年一年更是凭借疫苗生意大赚亿,被称为“药界公主”。
近年来,医药健康产业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不仅是谢氏家族,港岛首富李嘉诚也重金押注。年,李旗下维港投资向“赛乐瑞”类增寿补剂投资2亿港币,这笔投资的收益曾在年帮他夺回港岛首富位置,至今仍持股5.19%。而他自己也是使用者,曾大谈感受:细胞年轻了,人似20岁后生仔。
权威期刊《Cell》资料,“赛乐瑞”类补剂可恢复细胞活力,扭转老化,年广州体育学院还展开规模较大的临床实验,65岁老人在补剂的干预下实现逆生长。如今“赛乐瑞”补剂进入京&东等渠道,在老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
不仅是谢其润和李嘉诚,高铁制备制造企威奥轨道也开始跨界生物医药,旗下“O2ARK”高压氧舱号称可以清除3成老化细胞,颇受追求青春活力的富豪喜爱。值得一提的是,谢其润和弟弟已经加入中国国籍,实现了祖辈落叶归根的夙愿。
3、年营收万亿的“中国平安”并非国企
每年国内公布企业强榜单,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大型央企集团,比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建筑集团、四大银行等。
但“中国平安”这个拥有10万亿体量的中国保险业老大却是一家民企、最大股东还是泰国人,这引起了部分网友的担忧,认为其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