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记忆
年,我国当时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上海石化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为了不占用一亩农田,工程向滩涂要地。
年12月25日,5万余名民工扛着扁担、箩筐、铁锹等农具,集结在金山卫海滩。就这样一担土、一块石,夯起了护卫现代化特大型化工企业的长堤,完成了我国工业史上首次围海造堤的伟大壮举。
年7月,上海石化一期工程打通全流程,形成加工原油万吨/年、生产乙烯11.5万吨/年、合成纤维10.2万吨/年、每年可向全国提供人均1米的化纤织物原料。
这个重大民生工程,在“解决八亿人民穿衣难”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共和国石化工业的飞跃。
近日,上海石化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赠送人是一位耄耋老人。对-年上海石化历史,他记忆深刻;对石化大堤的建设,他滔滔不绝;对围海筑堤的一串串数据,他如数家珍……
思朝暮
——故事的主人公——
张士明,84岁的他,一头银发,谈锋甚健▲
张士明是上海石化一到六期围海造堤的亲历者。年,他将这段经历整理成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围海筑堤史记。
近日,他将文稿和相关历史资料全部捐赠给了上海石化厂史馆。
张士明珍藏的围海筑堤史记文稿和相关历史资料▲
每每回忆起亲历的这项大工程,围海筑堤、围海造地、养堤护堤、防汛防台……他说,自己一辈子的专业是水利,职业生涯的心思全扑在了筑堤护堤上,那些围海筑堤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忆往昔
——上海石化的由来——
上海石化一期工程建设工地俯瞰图▲
年1月2日,上海石化大堤一期工程启动,当时的上海市金山县组织5万民工以及一万余名后勤保障人员参与大堤建设。
如火如荼的造堤现场▲
开挖随塘河▲
到上世纪末1~6期围海筑堤工程全部结束,累计筑堤约20公里,为上海石化建造了一条能够抵御年一遇大潮的坚固生命线。
述情怀
——心中有使命有责任——
听张士明老人讲述▲
年春节,张士明将这段经历整理为一万三千多字的《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他说,作为第一次围海筑堤的组织管理者,有必要有责任将这段历史写下来,记录史实,激励后人。
《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
洋洋万言的《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中的许多数据、细节鲜见于现存史料,对上海石化的围堤史是必要的补充。
《康城春秋》专辑▲
《康城春秋》专辑内容丰富,有《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与古海塘》《上海石化总厂围堤工程经济效益》《顺潜坝的保滩护堤作用》《对围堤工程的几点论述》。
引共鸣
——老一辈人的回忆——
上海石化老领导、围堤总指挥龚兆源▲
已经离休的上海石化老领导龚兆源在看到张士明的《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后,兴奋地与张士明取得了联系,和他激动地聊起围海筑堤,猪公馆,“金山精神”,并亲笔为围海筑堤史记作序。
时任金山区委书记杨建荣的回信▲
张士明捐赠的资料中,有上海石化老领导、围堤总指挥龚兆源的亲笔回信和为《康城春秋》专辑写的序言,有时任金山区委书记杨建荣的回信,有金山区康城文史研究会编辑的年第一期《康城春秋》祝贺上海石化建厂40周年特刊(《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史记》张士明专辑),还有9张刊登张士明所写围海筑堤故事的《新金山报》,这些历史资料对上海石化来说弥足珍贵。
龚老为围海筑堤史记亲笔作序手稿▲
这些专辑、序言、故事、回信,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上海石化的围海筑堤史▲
展未来
——滩涂上长出了城市——
▲俯瞰石化
今天的美景,有你的功劳。
▲滨海公园
张士明表示,记录上海石化围海筑堤史,是自己的初心。陈锦华年在《瞭望》杂志撰文指出,上海石化围海造地工程是“为国辟疆为民造福”。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潜心撰写上海石化围海筑堤史。
▲城市沙滩
去年5月初,张士明突发心梗。经历这次大病,他更坚定了尽快向上海石化捐赠这批珍藏资料的决心。他说:“围海筑堤的历史,需要一代代石化人铭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一代代石化人传承发扬。”
▲为感谢张士明上海石化宣传部发出了感谢信
下面,来听听
亲历者讲述企业“生命线”的故事……
上海石化在线
年1月2日至年1月2日,当青春变成旧照片,当旧照片变成回忆。近日,上海石化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赠送人是一位耄耋老人。今天,让我们来听听这位老人讲述围海造堤的老故事吧……
48年前
肩负“解决全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历史使命
上海石化总厂围海筑堤
建起了石化人“心中的城”
现在上海石化
已经从单一的化纤生产基地成长为
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
也是国内重要的成品油、合成树脂
和合成纤维生产基地
这一段光荣的历史需要我们铭记
“金山精神”
需要一代代石化人传承和发扬
————/END/————
责编:周昕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