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优势 >> 正文 >> 正文

我,天坑专业毕业,拿到新能源百万年薪

来源:石化 时间:2025/5/16

新能源产业家

时代造就的风口。

年度过最难秋招季后,即将毕业的李伟随大流地选择了去一家新能源公司。而新能源行业,是他们这一届清华化学系博士生的大多数选择。

原因无他:新能源行业给的薪资实在是太多了——仅是李伟拿到手的offer年薪最低也有50万,最高达到了95万,开出近百万年薪的是新能源上游的一家浙江矿产公司。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新能源行业的出手阔绰与互联网行业的缩招裁员,成为了就业市场的一体两面。

互联网所代表的“平台经济”已经深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已然不能再复现黄金时代的发展速度。而新能源市场的规模扩张,这也才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了深度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同时还吸纳了大批跨行而至的年轻应届生。

01

“天坑专业”成香饽饽

三年时间,李伟见证了材料学博士生拿到的offer,年薪从普遍的十万元暴涨至百万元。

“材料学现在虽然也是个坑,但可能没有之前那么难了。”李伟本科读完化学专业,跳过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成为材料学直博生。

在年做出直博的选择后,李伟就拿到过一份同专业博士生的就业去向表。他发现,师兄师姐最主流的去处就是高中教师或者公务员,年薪10万,和材料专业最对口的就职方向是中石油、中石化,年薪15万。

李伟心一沉,这果然入了天坑,“10万的待遇在北京能干啥?”。

彼时也正是互联网对天坑专业“口诛笔伐”的高峰时期。

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生环化材的“劝退贴”和“自救转行贴”在圈内不断刷屏。在考研辅导机构中,“家里没钱千万别选天坑专业”成为了一句很有感染力的标语。化工企业糟糕的工作环境和不时发生的事故更是在做无声的劝退宣传。

某大学的材料学实验室,图源网络

“如果选择走学术道路,现在青年教授都要面临‘非升即走’的高压困境,留在高校更难了。”材料学的光环在李伟眼里逐渐黯淡,他开始跌跌撞撞地寻找出路:先是为求高薪备考CPA去证券机构,后来又想求稳去考取选调生,但都因为工作内容非自己所愿没有坚持下去。

年,是剧变的起始点。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材料学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