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哥看到,在国际油价“疯涨”到接近美元/桶历史8年最高点后,行业内又掀起了关于“铀转化”的热烈讨论。炼油生产的成品油产品,毕竟无法与多品种、高附加值的化工品相比较,所以,关于炼厂或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油转化”,以及如何尽可能的生产化工品,是化工行业内始终讨论的话题。
国家在年发改委就已经提出了“七大石化基地”的口号,其中大连恒力石化、连云港盛虹石化、古雷石化为代表的炼化一体化基地,都在始终坚持尽可能以化工品生产为主,尽量少的减少油品的产出。
并且,在“双碳”趋势和电动车革命的影响下,成品油的消费已经达到了历史峰值并且开始下降,但是中国对化工品的消费需求,目前仍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成品油收率在57%和66%左右,浙江石化成品油收率在42%左右,恒力石化成品油收率在50%左右。代表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都在积极寻找能够降低成品油收率的办法。
但是,由于“油转化”对于炼厂及炼化一体化企业来说,面临的是企业整体生产结构的调整和转变,并非依靠某套装置就可以实现。所以,平头哥看到,虽然行业内一直在讨论“油转化”的问题,但是成品油收率始终很难出现大幅下降。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平头哥认为,炼厂及炼化一体化企业“油转化”,是指的将原油尽可能生产化工品,和尽可能少的生产成品油,而化工品一般是指基础大宗化学品,代表性的有: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纯苯、甲苯、二甲苯等。而成品油主要是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
这里面的化工品,在行业内俗称“三烯三苯”,或者“烯烃和芳烃”。主要的生产工艺有以下几种:石脑油蒸汽裂解、DCC、轻烃裂解、连续重整等,目前多以石脑油蒸汽裂解和连续重整的方式在生产,也是目前基础化工品生产占比最大的方式。
图1中国化工产业链流程简图根据目前“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主要的基础原料石脑油,区分成重质和轻质,其中轻质石脑油大部分用于石脑油蒸汽裂解的生产,而重质石脑油则被应用于连续重整的生产。由于炼化一体化及炼油生产过程中,无法供应大量的石脑油,所以必须要通过加氢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石脑油,并且氢气也是炼油厂生产成品油过程中的重要加氢原料。
当前炼油及炼化一体化企业中,氢气的来源一方面是甲醇制氢,另一方面来自干气制氢,三方面来自连续重整装置副产氢气。其中前两个氢气的来源面临投资规模大和氢气供应不足的困难,而连续重整副产氢气,会有10%-15%的氢气产量,对于炼油及炼化一体化企业来说,都是很好且重要的氢源。
所以,平头哥看到,在目前的炼化一体化生产过程中,重整装置副产的氢气规模,也成为决定烯烃和芳烃生产规模的重要条件,没有了连续重整副产的氢气,就无法得到足够的石脑油原料,就无法获得足够的重整及蒸汽裂解生产的基础原料,从而烯烃及芳烃的产出就会相应减少。
根据平头哥统计数据显示,镇海炼化万吨/年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乙烯产能仅有万吨/年,主要原因在于重整装置仅有万吨/年的规模。而浙江石化万吨/年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乙烯产能则达到万吨/年,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石化拥有万吨/年的重整装置。
对于恒力石化来说,恒力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则达到了万吨/年,其重整装置加工能力达到了万吨/年。
表1中国主要炼化一体化企业重整配套能力对比(单位:万吨/年)所以,平头哥认为,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油转化”,并非是尽可能将油品转为化工品生产,这期间面临装置综合结构匹配的问题。所以,按照目前已有装置尽可能减少成品油的产出,也必然会出现以转化的临界极值,这个临界极值,是无法通过调节产出结构和比率来实现的。
面对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重整出芳烃和石脑油蒸汽裂解出的烯烃产品,由于市场发展趋势不同,导致炼化一体化企业需要尽可能建筑企业的综合盈利变化,从而作出更为明智且符合发展趋势的决策。
其中烯烃产品具有下游应用广泛,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而芳烃产品下游应用有限,并且综合盈利能力不及烯烃。这也就导致,目前乙烯和丙烯的规模,要远远超过二甲苯及PX的规模。
面对这样的趋势,对于炼化一体化企业来说,如何更好的把握“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就成了关键所在。平头哥认为,关于炼化一体化“油转化”的问题,炼化一体化企业配套的重整装置,是解决更多生产化工的关键,但是在化工品生产类型和种类上,也要综合评估市场趋势,配套的重装装置和蒸汽裂解装置的配套关系,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发挥炼化一体化的最大经济效益。
来源:化工平头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