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记者李紫宸年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同一日,中国中化也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中国中化介绍,为此次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后续,两家企业将积极、稳步推进本次联合重组。
中国中化认为,“此次联合重组并组建新公司,将有助于打造一家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化工集团,加速化学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的有机协同互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释放企业活力。”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部门。世界化学工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应突出、大企业主导等特点,发达经济体均拥有大型综合化工企业,在化学基础研发、新产品创制、产业链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就重组一事,4月1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化工集团高层,该高层未予置评。
4月2日,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和市场部主任祝昉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两化重组,从战略布局到规划,再到整个组织结构,做了全面的准备。从业务层面,两家化工央企“有重叠,也有差异,也有各自的专项和长处。”
祝昉认为,合并重组后,两化从石油到化工品的全产业链得以强化;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化工在重组之后有望获得深度发展,这些均符合国家战略。同时,重组之后,两化势必要对庞大的产品和业务线进行一轮大范围的调整,舍弃一些红海业务,以期符合新的战略和市场定位。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在4月1日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央企重组势必要经过仔细的考量和论证,理论上讲,重组会获得更高的发展质量,但这依然要看落实的情况。
中国中化表示,重组后的两化,致力于打造“科学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综合化工企业”,这也是两化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的目标与愿景。
年1月入主中国中化的宁高宁,迄今执掌中化满5年。这位新世纪以来央企改革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在过去20余年间,以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角色重塑了华润集团和中粮集团。包括前中国中化人士在内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基于行业间差异,这一次,宁高宁要面对的挑战似乎更大。
重组之前
年1月,中国中化和化工集团决定重组,但两化最早传出合并消息,可推至年10月。彼时,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位上卸任的宁高宁履职中国中化不足9个月。
许保利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两家企业虽然都属于央企,但溯源起来,二者的出身和业务特点依然很不一样。
中化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