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石化启动全球最大绿氢项目

来源:石化 时间:2024/7/30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496811.html

记者

侯瑞宁

编辑1

全球绿氢项目的最大规模纪录将刷新。

2月16日,界面新闻从中石化获悉,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开工(下称内蒙古绿氢项目)。该项目计划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是目前全球的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这也是中石化在内蒙古的首个绿氢示范工程,总投资约57亿元,投产后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年。

在此之前,全球在建的最大绿氢生产项目是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总投资近30亿元。该项目于年11月30日启动,计划今年6月底建成投产。

根据制备方式的不同,氢能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由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碳排放量仍然较高;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副产品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而制取后的氢气,是灰氢过渡到绿氢的重要阶段。

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成本较高,但能从源头上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内蒙古绿氢项目将利用鄂尔多斯地区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主要包括风能及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和输氢五部分。

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兆瓦和兆瓦、电解水制氢能力3万吨/年、储氢能力28.8万标立方。

内蒙古风光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全区风力发电量首次超过亿度,比上年增长8.8%。五年来,全区风力发电量年均增长15.6%,高于区内同期全部发电量年均增速8.1个百分点。

上述项目产出的绿氢和绿氧,将由管道就近输送至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替代部分原先使用的煤制氢。

中石化表示,这将推动传统合成材料化工产业与氢能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拓展化工原料来源途径,形成氢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产业新模式和发展新路径。

内蒙古绿氢项目也是中石化首个集风能和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绿氢生产和利用全流程项目。

根据产业链环节,氢能产业可分别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以及下游用氢。除了用于化工项目外,下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氢能源汽车。

氢为是一种蕴藏丰富、用途广泛、清洁的能源载体,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

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万吨,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年6月,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座,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上述规划表示,到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届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多地已在加码氢能产业,包括山东、广东、江苏、上海、河南、山西、辽宁、北京、安徽等。

此外,不少央企也在布局氢能业务。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除中石化外,还包括中石油、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十多家。

年,中石化提出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截至年,中石化氢气年产能为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大约14%。

截至去年8月,中石化已建成加氢站83座(含油氢合建站),是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十四五”末,中石化计划建成座加氢站或者油氢合建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