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人生自古谁无过,筚路蓝缕启山林下陈

来源:石化 时间:2024/11/7

《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

陈九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年8月出版

来源: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华读书报》

时间:年07月22日19版

作者:邱实

(接上文)

第四,总结教训,启示他人。

人生自古谁无过,过失敢担当,过失后要正确总结,过失后要重新站起来,继续拼搏,有所作为。学费不能白交,苦难不能白吃,冤屈不能白受,泪水不能白流。陈九霖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很实在。笔者提炼如下:

审时度势,把握命运。该书有一章谈到“势”,认为人扛不过大势,开宗明义地指出:“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没有这个大势,人再努力可能也无济于事。”说明自己的初期成功得益于时势。公司上市后顺风顺水,各种荣誉加身,年,陈九霖的个人年薪的合同达到税后万元人民币(实际上,绝大部分他都捐给了航油集团创立环保基金),不仅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之最,也高居新加坡上市公司管理者前列,被人们誉为“打工皇帝”。然而,三次石油衍生品挪盘,一下子就把他从命运的高峰掀入苦难的深渊。由此,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但时势也毁英雄,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得太早就等于错了。人们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么,反过来说呢?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里所说的都是时机时势。有些事可以预测、把握,有些事难以预测、把握。开路者免不了走错路,竞赛者免不了摔跤受伤。但在过失之后,要及时总结,启迪自己与他人。作者由此得到结论:“要真正做到顺势而为,关键在于心存敬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有时候,应该停一停,让灵魂跟上脚步。”

风险管控,严到细节。企业家就是冒险家,冒险就有风险。关键是要时刻都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把控住风险底线,严格控好风险。作者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处理违规操作的交易员,轻信了这位经集团批准聘请的资深外籍交易员,以及同样是外籍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因自己的优柔寡断,未能阻止住违规者的操作,铸成大错。重大教训: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交易,“一定要有章可循、有章必行、违章必纠,独立监管!”监管条例不能只是写在文件上,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务必落实在行动上,贯彻于每个细节。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警惕看不到的来自细微之处的危机。细节决定成败。负责监管的干部,必须铁面无私,刚性很强。

走向世界,人才为要。我国企业“走出去”之前,须有必要充分的准备,要摸清国际市场的陷阱与丛林法则,确定可行的发展方案,并且有预案,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挑选好合作伙伴、交易伙伴,尤其对那些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与之合作尤其要倍加小心。中国航油(新加坡)败在他们手上,中信泰富、中国远洋、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等中资企业,近年来都是输在他们手上,导致中国国企在金融衍生品方面亏损巨大。中国航油(新加坡)参与期权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公司集体决定聘请的外籍专家,来自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新加坡等,这样很难保证公司的核心机密不被泄露,很难保证外部力量不在他们身上下功夫。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精通外语,懂技术,懂金融,懂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并通过合理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是企业负责人管理海外项目首要考虑的内容。中国航油(新加坡)事件的教训表明,无论是派出去的人才,还是在当地招聘的人才,诚实、守信、有担当,是重中之重。因为这关乎企业在海外的存亡。作者不禁感叹:“走出去”,我们实在是太年轻了!

遵守法律,调整思维。作者反思自己在从事期权交易之前,对有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合约交易的法律条文掌握得不多,以及对新加坡的法律体系理解不深,也是使他跌入新加坡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站稳脚跟、开拓发展、稳步经营,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守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同一个世界,却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合法的事情,在海外未必合法;在这个国家违法的事情,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合法;在美国,甚至这个州的法律与另一个州的法律也不一样。比如说,在国内,民事诉讼强调“不告不理”,“民不举则官不究”,但在海外就未必是这样。这就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就对目的地的主要法律,尤其是法制环境有所了解,以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平常的交流与沟通方面,也体现在项目谈判方面,更体现在危机处理方面。以中国航油事件为例,在出现账面浮亏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尽千方百计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救火”,而在新加坡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先考虑这种“救火”是否合法。如果陈九霖按照新加坡人的思维,优先考虑法律层面,优先自保,那么,他可能就不会遭受囹圄之灾。在海外千万不要期望能打“擦边球”,最忌讳把国内那种出了事就急忙托关系、找门路“摆平”的思维方式带到海外。需要未雨绸缪地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当危机来临时,高效、团结、及时地跟进市场变化,依法处理。只有决策正确,方能化解危机,乃至化危机为转机。

清白为人,保持底气。中国航油事件曝光后,不少媒体将陈九霖同巴林银行事件中的里森相提并论。年3月9日,国资委在写给新加坡初等法院的公函中指出:“我们认为,‘CAO事件’(中国航油事件)与当年的‘巴林银行事件’存在较大差别。陈九霖先生触犯新加坡法律行为的动机,是善意救助、尽可能地维护CAO股东价值,未有个人私利;陈九霖先生能够勇敢面对指控,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在这里作者强调在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根本没有图谋任何个人利益。公司的交易员们越权操作,把期权的盘位做得越大,盈利后他们提取的利润分成就越多,如果造成亏损就由公司承担,他们本人可以另找工作,而作为总裁的陈九霖在期货、期权等任何营收方面没有设置任何利润提成安排,即无论利润多大,总裁陈九霖都不能分成。年按照协议可以拿的高薪他放弃了,年陈九霖还向董事会提出要求,主动下调了个人的薪酬。“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我的人生宗旨。”“在中国航油事件中,我存在重大失误,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应有的担当。时过境迁,风轻云淡。清清白白,坦坦荡荡、毫不推卸、主动担责,是我对中国航油事件的交代,也是我做人的底线。”

陈九霖说:“时至今日,叫屈喊冤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为自己开脱也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想通过还原整个过程,记录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孰是孰非,一切交由心明眼亮的读者定夺!更重要的是,但愿读者,尤其是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工作人员的读者引以为戒。”

今天和今后,我国将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引进来”;我国带头建设“一带一路”,将和多国企业合作。要搞好走出去、引进来,搞好诸多与外资外企合作,需要经验,需要掌握规律,防止出错,防止亏损,做到互利共赢。因此,读读《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很有好处。对于增长经济学知识,也有好处。至于如何做人,如何开路与担当,如何对待成败,如何逆袭奋进,该书也提供了益人心智的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