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市场 >> 正文 >> 正文

年报碳中和战略下石化行业挑战与机遇

来源:石化 时间:2022/5/5
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66.html
核心要点

碳中和战略下,石化行业将迎来自身碳减排和能源结构转型两方面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优质新增产能供给、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将是行业实现自身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持续的绿色投资是关键,优胜劣汰、有序出清是保障。

能源结构转型带来的压力来自于成品油需求不振和炼油产能过剩且持续增长、以及成品油需求下滑与主要化工品需求仍在增长两方面矛盾。炼化一体化、控炼增化、原料来源多样化将成为应对上述压力的有效方式。

新能源产业为石化产业带来新机遇。大化工企业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有助于解决进口替代的问题,保障产业链安全;也将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材料成本,有利于降低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成本,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生物制造、绿氢生产与利用、碳捕集及利用等前沿技术受益于低碳需求将快速发展。

目录

1.双碳战略下行业主要挑战2.碳减排的应对与机遇(1)碳减排依赖持续的绿色投资(2)碳减排须实现优胜劣汰(3)碳减排需求推动前沿技术发展3.能源结构调整的挑战与机遇(1)能源结构转型加剧炼化行业主要矛盾(2)“控炼增化”趋势缓解油品过剩(3)原料轻质化满足化工品需求4.新能源为石化产业带来新机遇(1)新能源材料成石化行业新增长点(2)氢能产业是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机遇5.总结与展望

正文

1

双碳战略下行业主要挑战

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从经济体系看,各行各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是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前提保障;从能源体系看,清洁低碳能源将会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供给的主要力量。

从自身碳排放角度看,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工业总排放的20%,是工业部门中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从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碳排放角度看,石化行业部分细分领域属于高耗能行业。在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当下阶段,高耗能即意味着高碳排放(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从产品端角度看,石化产品中成品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消费过程是国内化石能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主要面临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要求下,石化产业需要解决自身生产工艺中的碳排放以及生产耗能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能耗双控”对行业的影响已经显现并将持续存在。二是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求下,规模最大的石化产品—成品油的消费长期看将会持续萎缩;碳中和战略将对炼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2

碳减排的应对与机遇

1.碳减排依赖持续的绿色投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是企业降碳的主要方式。就现有装置而言,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装置运行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手段。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要求将明确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设定基准水平,引导未达到基准水平的企业对照标杆水平实施改造升级。对于新建项目,当前政策导向是对照国际先进能效标准严格项目准入。新建项目一般会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设备,并结合已有项目的运行经验进行优化,在能效水平上具有优势。具备绿色低碳优势的全新工艺路线可显著提升行业能效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本)》、《石化绿色工艺名录(年版)》中列举了部分符合绿色低碳趋势的新工艺路线。相对传统生产路线,新工艺通过显著缩短工艺流程、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是提升产品纯度降低分离负荷等实现更高的能效水平和更低的碳排放。《行动方案》明确到年重点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要超过30%。可以看出,当前阶段石化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仍较低,整体能效水平较国际先进有较大差距。能效约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日益显著,通过改造升级、新建项目等绿色投资提升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是行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2.碳减排须实现优胜劣汰对于通过技术改造也很难达到基准水平的落后产能,引导其有序退出是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的关键。产能置换是部分地区实现产能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式。如作为山东省地炼整合重要环节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年继续推进。产能置换是一种政策导向性的优胜劣汰。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下降趋势。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碳排放成本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将会提升。具备能效优势或低碳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将成为提升行业能效水平的重要途径。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部分新项目的审批难度有望下降,有利于实现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必须依赖持续不断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优质新增产能是提升行业能效、降低碳排放水平的主要方法;低能效企业的政策性或者市场化有序退出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将会持续加大,具备能效、碳排放优势的新增产能也应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有序释放。3.碳减排需求推动前沿技术发展还有一些具备潜在应用价值的前沿技术,虽然当前阶段因成本过高、应用范围受限等未获得普及推广。但更长远看,一旦应用瓶颈得到突破,将会对行业的节能降碳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甚至可能对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在这类技术中,我们认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有合成生物技术、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以及绿色氢气制备技术。这些技术是持续进步的,并且均已有产业化案例,离真正获得大规模应用并不遥远。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凸显这类技术的价值,技术进步和推广有望提速。2.3.1生物制造技术应用范围日益扩展合成生物技术已经在部分领域获得大规模应用,如凯赛生物利用生物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以及戊二胺,华恒生物利用生物法生产丙氨酸系列产品,已成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两家企业也分别于年8月和年4月登陆科创板。下一个合成生物技术有望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为可降解材料领域,两种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可降解材料PLA(聚乳酸)和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产均依赖生物制造。年“新版限塑令”实施后,国内可降解塑料制品有望获得超百万吨的新增需求。PLA和PHA生产企业广受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