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市场 >> 正文 >> 正文

应急管理部约谈中石化企业自娱自乐,自我

来源:石化 时间:2023/11/14

作者:林熙

编者按:

截至6月18日,今年中石化炼油化工生产企业已发生14起事故,接近去年总和(16起)。特别是进入6月份以来,短短十天内,连续发生茂名石化“6·8”火灾和上海石化“6·18”火灾爆炸。今年以来发生的14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起均死亡人数1.1人,是去年起均0.4人的2.5倍,更有3起事故死亡2人,险些酿成较大事故。

年以来,部分企业屡屡重蹈覆辙——扬子石化(4起)、齐鲁石化(4起)、茂名石化(4起)、上海石化(2起)、巴陵石化(2起),5家企业就占了中石化事故总量的56%。

针对近期中石化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接连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风险加大的情况,6月20日,应急管理部联合国务院国资委约谈了中石化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国投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中化、中盐集团、国药集团、中国航油等10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列席约谈会议。

能联社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广宇出席约谈,并在讲话中指出中石化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挑战。事故多发连发、人员伤亡明显增多、部分企业屡屡重蹈覆辙,从表观来看,存在设备设施陈旧失效、人员能力不足、现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背后,实则暴露出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所属公司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发展理念不牢,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重效益轻安全。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未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层层压实,管理效能层层衰减,下级公司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职责不清晰、责任不落实,有的基层从业人员严、细、实精神严重滑坡,不敢动真碰硬,严不起来,细不下去,实不到位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三是安全投入不足不够。部分二级公司负责人认为安全生产是“靠天吃饭”,对安全生产工作花心思不够、信心决心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多个地方反映,中石化及其所属企业不重视安全投入,有的所属企业安全隐患整改资金迟迟不到位。去年上海石化“6·29”爆燃事故造成14人受伤,企业嘴上说着重视,却不见真招实招,年企业利润总额增加了近20亿,安全生产投入却减少了17亿,降幅超过60%。

四是人才梯队青黄不接。一方面骨干力量流失严重,近年来,茂名石化先后有几百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调整或跳槽到新建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部分刚提拔上来的中层管理人员对装置不熟悉,不精通,不懂安全更别提管好安全。另一方面基层人才断档,有的所属公司反映,中石化基层企业建组5到7年未招员工,部分岗位缺员严重。一石化分公司年至年退休约名员工,新招员工却只有约人。一线员工平均年龄近50岁,一石化分厂近五百人中,50岁以上老员工占比近85%。而危化品安全生产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培养周期长,现在不下大力气解决,今天有师傅没徒弟,几年后就会出现有徒弟没师傅的情况。

五是安全管理体系未有效运行。中石化已经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但多个所属公司反映,安全管理频繁换频道,基层“跟不上溜”,许多要求措施被“束之高阁”,企业自娱自乐,自我感觉良好,仍按自己习惯方式作业,制度和执行“两张皮”。

六是考核“指挥棒”导向有偏差。前几年,盲目强调装置只要停车,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扣分,导致有的企业不敢停车,“带病”运行、冒险作业,年度大修盲目延长至四到五年,部分设备设施超出寿命周期还得不到及时更新更换,埋下“不定时炸弹”。上海石化事故乙二醇装置在事故发生前创造了历史连续运行纪录,但半年前就已发现了水相乙二醇指标超标,管线已出现异常。

七是自我要求标准低。自我放松,错误将“不出大事作为最高追求”,对小事故、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抓早抓小,抓小防大意识不足。

总之,中石化安全生产已形成系统性风险,必须警醒起来、行动起来。

孙广宇表示:“中石化要敢于直面正视,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同时“奋起直追、知耻后勇、立行立改,全力加快扭转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一、要用实际行动着力解决全员思想认识问题。各有关中央企业要有序组织开展“管理者进企业”安全生产专题宣讲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安全生产关系每个企业员工,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要推动高层领导、基层干部和企业员工深刻认识“1”与“0”的关系,真正把安全作为石化化工企业的命脉和基础。

二、要用实际行动解决安全生产摆位问题。一是要真正扛起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中石化集团及所属公司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安全领导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多花时间精力、多下功夫,以上率下,增强穿透力,带头引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解决安全管理部门地位问题。要全力支持安全管理部门工作,赋予安全管理部门“亮红牌”的权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多提拔重用安全管理抓得好的干部,有效树立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三是要解决绩效考核权重问题。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法,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隐形效益,在绩效考核中增加安全生产工作权重。

三、要用实际行动解决本质安全问题。一是要实实在在深化老旧装置安全排查整治。保质保量完成现有套老旧装置风险评估整治,评估结果由各地区公司一把手签字负责,对安全没有保障的该退出退出,该改造改造,对运行不稳定的要列出清单目录,专题研究,彻底消除隐患、解决问题,要针对茂名分公司“6·8”火灾事故、上海分公司“6·18”火灾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整治,有效管控老旧装置风险。二是要保证年度安全投入。设备设施折旧费等安全投入费用要应花尽花,不花不行、乱花也不行,倒逼企业残余风险值通过投入逐年降低。三是要畅通隐患整改绿色通道。排查出来的风险隐患要及时整改,做到重大风险隐患整改“不过夜”,严禁装置“带病”运行;对于需要资金投入的,要畅通隐患整改资金拨付渠道,决不能因资金问题延误整改,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四、要用实际行动优先解决短板企业的问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来都是取决于短板企业、短板单位,短板板块、短板装置的水平,要抓紧时间优先解决短板问题,带动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一是要深挖问题的根源。集团总部要强化体系审核,进一步提升安全量化水平,定期给系统内企业、板块开展排队,督促企业给车间、装置安全排队,找出最短板、深入分析根源性问题,对症下药,不断提升。二是要采取断然措施。集团公司层面要组织“一企一策”细化整治方案,集团总部要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紧盯不放,要对频繁发生事故的企业“开小灶”,坚决避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决不允许重大风险点的隐患过夜。对后三名的企业要综合运用通报约谈,考核奖惩、调整领导班子等手段,督促推动短板企业迎头赶上,

五、要用实际行动解决人员梯队建设和能力建设问题。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要深入研究、系统谋划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一线人员老化问题。要采取定向培养、校园招聘等多种方式途径,尽快补齐岗位人员缺口,深入发挥师傅带徒弟“传帮带”作用,抓紧提升一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二是干部队伍的问题。对于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选配懂化工懂安全,敢担当敢作为、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担任;对于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安全生产的明白人,专业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能力必须满足领导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三是强化人员培训问题。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聚焦基本功训练,异常情况处置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落地等方面,强化全员安全培训。

六、要用实际行动解决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问题。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负责人和各业务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认真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责任,要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打通“最后一公里”,层层传导压力,从总部到分公司、车间、班组,全链条同频共振,才能形成合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