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梓博通讯员刘芳芳
56年前,齐鲁石化从乱石遍布的荒山野坡上艰难起步。
56年后,这家肩负起壮大国民经济、振兴石化工业、改善人民生活重任的央企,已经裂变成为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一体,配套齐全的大型炼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
从年建厂至今,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达4亿吨,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
这是齐鲁石化交出的亮眼成绩单。4亿吨原油如果用70立方米油罐车来装运,装运的油罐车总长度可绕地球两圈多。
一代代齐鲁石化人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绩。
“还是同一个方向,已是更大的梦想”。未来,齐鲁石化将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再做贡献。
艰苦创业
年4月1日,胜利炼油厂在荒山野坡打下第一根桩,这是胜利炼油厂的根基,山东炼化工业也由此起步。
此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摆脱用油之困,解决民生之需,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汇集淄博临淄,肩负起壮大国民经济、振兴石化工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重任。
据了解,当时的场地乱石遍地、沟壑纵横、古墓成群、荒草丛生。广大职工在荒山上埋锅造饭,搭起帐篷在荒野露营,一铲一锨修路,立杆架桥,安装管线,仅用15天,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
仅仅一年后的年,新中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施工安装的大型联合炼油装置在齐鲁石化建成投产,原油年加工能力达万吨,成功实现了“一年时间、一亿投资、建成一套大型联合炼油装置、一次投产成功”的“四个一”建厂目标。
年11月,联合装置通过技术改造,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年,第二常减压装置建成投产,全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万吨/年。
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齐鲁石化许许多多的建设者、创新者、改革者,他们前仆后继,奉献着智慧、汗水和青春,靠着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把齐鲁石化建设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
岁月更迭,齐鲁石化公司通过扩大外延和内部挖潜,生产规模和原油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年,累计加工原油突破1亿吨,原油年加工能力达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炼油厂。
年,齐鲁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达万吨。年,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完成了里程碑式的巨大跨越。
裂变发展
如今,走进十里油城,穿梭在装置“丛林”中,高塔林立、管线纵横、机声隆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勃勃生机。
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重油加氢等53套主要生产装置的胜利炼油厂,成为我国配套设施最全面、加工手段最齐全的多油种原油加工基地,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沥青、石油焦、硫黄、液化气等40多种产品。
如今,齐鲁石化也已裂变成为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一体,配套齐全的大型炼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
从人拉肩扛到智慧工厂,从“干打垒”到现代化的中控室,从“用好1亿吨原油”到助力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齐鲁石化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作为目前山东省境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截至年7月19日,齐鲁石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油突破4亿吨。
4亿吨原油可生产汽油、柴油、航煤共2亿吨,燃料油、沥青、石油焦、化工轻油共1.67亿吨,以及硫黄、液化气等其它产品0.33亿吨,保障了社会能源供应,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众所周知,石油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一个人一生要消耗掉足足8吨石油。除此之外,铺路用的沥青、机器用的润滑油等,还有很多与“行”有关的方面也在直接和间接地使用着石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北京冬奥会兴延高速公路北京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铺设的部分沥青,使用的都是由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的“东海牌”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年,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的“东海牌”高级道路沥青铺上北京长安街,用于国庆60周年北京长安街大修工程。
齐鲁石化公司生产的高速铁路专用乳化沥青应用到了京沪高铁主线和连接线。道路石油沥青还分别铺设到高速青兰线、青龙高速、青岛峰会市政道路以及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重点工程项目上。
绿色未来
绿色低碳,已成为齐鲁石化发展的鲜明底色。
多年来,齐鲁石化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为社会提供更多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增色添彩,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在油品质量升级方面,齐鲁石化公司彰显环保责任担当,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攻坚克难,用五年时间提前实现油品质量从国三到国六标准的“三大步”跨越。
此外,齐鲁石化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自年至今,投资近30亿元,实施了个环保治理项目,污水处理、锅炉烟气脱硫等全部实现高标准排放,与家地方企业签订废水处理服务合同,打造了企地融合绿色发展典范。
另一方面,齐鲁石化公司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着力扩张能源赛道的宽度,从传统能源领域不断跨入新的赛道,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齐鲁石化率先从产业“红海”涌入“蓝海”。
年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中国石化所属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被誉为“工业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万吨。
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石化公司燃料电池用氢项目建成投用,每年可外供氢气1千万立方米。光伏发电一期项目投用后运行稳定,预计年均发电量1多万度,按照平均每年家庭用电1度测算,可为一万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年的清洁用电。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韩峰表示,齐鲁石化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油转化”步伐,加快形成“基础+高端”的多元化化工产品结构,坚持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一体推进,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