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崔浩通讯员段风海李强德州报道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结果显示,纳入本次专项考核的户中央企业所属“科改企业”中,共有84户被评为标杆企业,其中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院大陆架公司)位列第45位,获评“标杆”。这是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在年获评优秀后的又一佳绩。
“科改行动”专项考核旨在客观评价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完成情况和效果,挖掘典型经验做法,为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夯实基础。
工程院大陆架公司自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以来,围绕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培育了系列高端固井工具技术载体,有力支撑了油气勘探开发,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关键经营指标连创历史新高,打造了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规范运行。改革之初,工程院大陆架公司成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结合公司主营业务特点,针对性配置了3名井下工具和油田化学剂领域的技术专家和1名具有董事会履职经验的财务管理专家担任外部董事,实现了董事会成员专业背景优势互补,提高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董事会成立以来,推进董事会规范、高效运行,先后组织外部董事围绕重要生产经营管理事项开展现场调研,深度参与“十四五”发展规划、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计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讨,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科学、专业的智力支持,促进董事会更好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
公司建立完善党委决定和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将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内控权限指引,厘清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初步构建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经过3年的改革实践,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经营创效等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该公司深化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优化绩效考核、优化薪酬分配机制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创新创效活力。年,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实现“近三年翻一番”,全员劳动生产率较改革前增长76%,人工成本利润率较改革前增长42%,人事费用率较改革前压降29%。
在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方面,该公司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选聘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1名,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近两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到%。推行基层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考核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明确管理人员“下”和员工“出”的渠道。
在优化绩效考核方面,该公司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完善考核指标和计分规则,强化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联协同,将基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等级比例与公司考核结果联动,将员工绩效考核等级比例与部门考核结果联动。
在优化薪酬分配机制方面,该公司结合岗位价值评估,打破平均主义,加大存量调整,优化增量分配,逐步拉开收入分配差距,部分关键岗位绩效工资标准提升12%-45%。设立年度重点任务攻关专项奖、超额收入奖励、精益创效奖励等多元化激励,引导干部员工形成创业绩争效益的良好氛围。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工程院大陆架公司聚焦油田深井超深井、非常规油气井工程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近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平均增长40%以上。
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与系统内外多家油田企业联合开展封隔式分级注水泥器、水下释放胶塞系统等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低压易漏失长裸眼固井漏失、深水水下固井精确注水泥等难题,形成规模化应用。
公司成立大陆架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借助工程院科研优势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形成“1+1##_FORMAT_GT_##2”效应,合力研发了V0级耐高温高压尾管悬挂器、无限极循环尾管悬挂器等5项高端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储气库建设、顺北油气田产能建设等重点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刷新了10余项国内石油工程纪录。
公司设立科研项目立项奖,根据科研项目类型和级别,按照合同经费的1%-2%设置项目立项奖励;实行科技成果增值收益奖励,基于新成果形成的增值效益连续3年兑现提成,定向激励对关键技术攻关做出重要贡献的研发人员。
此外,公司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被认定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获评石油化工行业井下固完井工具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国家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千里征途不畏难,改革扬帆再出发。工程院大陆架公司将以入选-年“科改行动”为契机,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现代化石油工程高科技企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石化钻完井工具品牌,为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