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石化 >> 石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这所高校还助力鸟巢港珠澳大桥等工

来源:石化 时间:2022/8/16

从古至今,人们对天空永远充满着激情和向往,仰望星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脚踏实地,我们也能同日月争辉。四十余载峥嵘岁月,征程如歌;四十余载弦歌不辍,桃李芬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就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燕山故地,薪火相传。从肇创至今,北石化一直承载着重要使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让我们一起感受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里的“日月星辰”。

“披星戴月”亦是薪火相传、荜路蓝缕

披星戴月,走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漫漫历程,从最初燕山石化凤凰亭下到现在的首都新国门,她完成了一次浩大的生命迁徙;她的命运是红色的,她的成长正好是一部与中国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发展史。凡此种种,皆为耀眼灼人。

公元年9月,在北京西南燕山脚下,从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传出的第一缕书声,漫过历史的长空,凝聚成今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页页艰辛而又闪光的记忆。

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前身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在燕山创建,同时,兼办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开始招收本、专科生。年,学校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领导。年,学校易址,新校区在大兴区落成,此时这幢标志着石化学院专业特色的“乙烯楼”的诞生。

年11月2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年2月,学校划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培养单位。

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材料与化工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破除制约发展瓶颈,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

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新增制药工程、安全工程两个北京市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生物制药、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六个本科专业。面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此外,北石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为十余个国家培养留学生,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一带一路”留学生专项奖学金。学校首次成班制招收国际硕士研究生,首次获得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在校留学生总数、本科生及教师出国交流人次人数创历史新高,促进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了国际化办学水平。

近年来,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自动化、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入选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入选北京高校个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一流专业”数量占招生专业数的近1/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持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工科招生专业近半数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一代又一代石化学人薪火相传、荜路蓝缕,谱写出一曲曲奋进的绚丽华章。当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围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办学定位、目标和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明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主要指标显著增长,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综合实力、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

“日新月异”亦是推陈出新,谱写华章

日新月异,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今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处处涌动着推陈出新的澎湃浪潮。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现有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

近五年,学校新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75余项,新增承担北京市科技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83项,新增承担企业横向课题项;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篇;申请发明专利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

年,“轨道交通盾构机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次承担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中国制造”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其中自主研发的直径15米36轴多机器人协作的超大型盾构机刀盘自动焊接工作站,作为智能制造项目的前期投入进入现场安装调试,为“大国重器”制造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首次牵头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次牵头申报或组织策划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行业协会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3项。学校主研完成的“星型支化丁基橡胶模试关键技术”顺利通过由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估。

年,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北京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成果助力首都疫情防控;发挥安全工程学科优势深度服务首都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运行需求。

面对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智能机器人团队交出满意答卷,针对高空、涉水等复杂空间和现场施工等难点,已经研究出3大系列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产品,成功应用于“鸟巢”、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等,同时积极拓展服务机器人领域。学校承担的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面向冬奥冰雪运动损伤康复机器人研制”针对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中运动性损伤康复需求,研制了一种多姿态多场景全身运动康复机器人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医院医院进行了超过70例临床康复治疗,被给予较高评价。

随着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深入推进,北京将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首善标准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需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跑上“快进道”,跑出“加速度”。开创出属于北石化的“硬核”年代。

“众星拱月”亦是钟灵毓秀,人才济济

众星拱月,众望所归。如果说北石化是一轮明月,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就是环绕在周围的璀璨明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

北石化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校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并于年加入CDIO国际合作组织;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重塑着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道发生转换。这是世界发展大势为“技能报国”搭建的舞台。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抓住新时代为“技能成才”创造的机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将实践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先后与燕山石化、中关村软件园等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起“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机制。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同时,学校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和行业建设发展,务实推进和大兴区、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生物医药基地以及各类园区、产业、企业的合作;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30多所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学校每年组织本科“十佳学生”和“十佳提名学生”赴国外交流;获批“北京市高等学校菁英奖学金”项目,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欧美高校访学研修。开设“中法工程师班”,实施“3+1+2”培养模式。

近年来,北石化学子参加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并在“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电子设计、化工设计、智能机器人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走出校门的学子们在各自岗位上传承和弘扬着北石化人的优秀品格,成为学校最好的“形象大使”。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成金。”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征程上的新难题,惟有聚力前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每一位北石化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故事,需要每一个个体来讲述。“人心齐,泰山移”,所有北石化人的担当与奋进,连在一起就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前进轨迹。

岁月不居,春秋代序。四十余年的风雨兼程披荆斩棘,一代代北石化人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新时代芳华与共再出发,未来的奋进之歌将继续唱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自信与豪迈,唱响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的新篇章。

文章素材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