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招商证券)
一、全年供需持续偏紧,油价或将高位运行
1、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
(1)全球石油行业发展回顾
今年油价中枢明显抬升,上半年均价超过美元/桶。自年12月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出现以来,人们出行受阻,需求短期下滑,国际油价经历了较大的下调,布伦特原油价格降至70美元/桶以下。随着奥密克戎对世界的影响逐渐减弱,国际油价自年开始回升。年以来,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加大,同时OPEC+维持产量计划不变,推动油价持续抬升。2月,随着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俄乌战争爆发,推动原油价格自14年以来首次突破美元/桶,而后持续走高。4-5月,俄乌冲突持续,欧盟对俄原油制裁落地,影响美国本土近百万桶/天的炼油能力,叠加夏季出行高峰来临,美国本土汽油、原油供需矛盾加剧,推动汽油价格。6月起,国内生产及出行逐渐恢复,但是欧美通胀超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下,海外经济放缓。与此同时,俄乌冲突持续,欧盟委员会于6月3日公布第六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将在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这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并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预计到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将减少90%。加之OPEC+剩余产能不足等因素,油价维持高位震荡。7月以来,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恐慌情绪仍然存在,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回美元/桶上下。
俄罗斯是欧洲国家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方,欧盟禁运将影响自俄罗斯进口近万桶/日。根据OPEC数据,俄罗斯原油日产量达到万桶/日,占全球产量的14%,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年俄油出口量约为万桶/日,出口量全球第二,其中53%出口到以德国、荷兰和波兰为主的欧洲国家,出口至中国、独联体国家分别为万桶/日、40万桶/日左右,分别占27%和6%。年欧洲原油/凝析油产量仅为.99万桶/日,进口量达到万桶/天,近年来进口依存度一直在75%以上。油品方面,欧洲炼油产业的结构对上游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高,呈现结构性短缺,年EU28进口量达到万吨,其中有万吨来源于俄罗斯,占比高达51%。俄罗斯石油禁运后,德国、波兰资源管道进口减量约50万桶/日,欧盟禁运将影响自俄罗斯原油进口万桶/日,油品进口万桶/日,合计近万桶/日。
欧盟加大原油和油品替代来源进口量。为弥补俄海运进口总体下降,欧盟加大来自非洲、美洲、中东等地的原油进口,6月比2月分别增加39万桶/日、36万桶/日、9万桶/日;欧盟加大来自中东、亚洲油品的进口,6月比2月分别新增15万桶/日、14万桶/日。
俄罗斯对禁运国石油出口减少近半,亚洲国家买家一定程度上抵消原油降幅。从实施禁运至6月雨来,禁运国对俄石油禁运设计石油贸易规模超万桶/日,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70%,其中欧盟、美国、日本分别禁运原油万桶/日、19.8万桶/日、9.2万桶/日,欧盟、美国、英国禁运油品万桶/日、36.8万桶/日、13.5万桶/日。与2月相比,俄对禁运国石油出口累计减少万桶/日,降幅近50%。
制裁对俄罗斯油品的出口造成较大压力,未来将减产。因为亚洲国家的成品油全面过剩,油品进口的需求较弱,因此俄罗斯的成品油出口很难寻找买家。预计俄罗斯将逐步减产石油和原油,根据IEA6月月报的预测,年底俄罗斯石油和原油产量将降至万桶/日和万桶/日,比2月减少万桶/日和万桶/日。
(2)国际石油供需分析
供给侧:全球为了应对俄油供应缺口,新增供给主要来自三个部分:短期来自美国及IEA成员国等国家家释放储备库存、中期则需要依靠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的增产、以及传统柴油国的增产,长期则需要上游资本增加原油投资以支持未来石油开采。供应趋紧,全球库存处于低位,短期内俄油供应缺口仍然存在。今年4月IEA宣布其19个成员国将在未来六个月释放共计12亿桶石油储备,其中美国将释放约万桶,剩余成员国将释放近万桶。IEA和美国预计将在今年5-10月释放共计24亿桶石油储备,折合约万桶/日,占全球石油产量的13%。此举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俄罗斯原油供应缺口,但短期内俄罗斯石油供应缺口仍然存在。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已经降低到5年来最低位,全球石油库存降至76亿桶左右,也同样处在近年来低位。根据IEA的预测,预计年底OECD商业石油库存仍将显著低于5年平均水平,全球原油库存有所回升,但同样低于5年均线。
OPEC+原油产量与目标差距扩大,增产或低于预期。OPEC自年10月以来执行减产,过去一年从Q4的万桶/日增加到Q1的万桶/日,相对于Q4的万桶/日的前高差距较大。5月OPEC+减产19国产量环比仅提高13万桶/日,至万桶/日,比目标低万桶/日,差距再次加大,其中俄罗斯、尼日利亚、安哥拉原油产量分别低于目标万桶/日、64万桶/日、31万桶/日。6月OPEC+决定增产,7-8月增产64.8万桶/日,但主要产油国剩余产能较大的国家中:伊朗、俄罗斯均受到制裁限制;委内瑞拉因为生产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增产潜力仅10-20万桶/日;沙特增产意愿不大。实际产量来看OPEC仍缺失增产动力。IEA预计四季度OPEC+有效剩余产能将降至万桶/日。
非OPEC+增产带动石油供应,美国是增长动力来源。年2月,美国页岩油产量约万桶/天,约占美国原油产量的65%,占全球石油产量的比例从年的1%快速提升至的9.3%。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主要依靠消耗页岩井库存(DUC),5月美国DUC井环比减少46台,数量持续下降至口的历史低位,而新钻井数尚未恢复至历史高位。截至年6月20日,美国原油产量是万桶/日,预计年内仍增产60-80万桶/日,明年中产量将突破1万桶/日。
需求侧:石油价格高企抑制石油旺季需求增幅,年需求难以恢复至年水平。全球经济方面,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带动石油需求下滑10%。年疫情好转,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石油需求回升12%。但俄乌冲突的到来对全球贸易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和贸易成本上升,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油价方面,高油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石油需求。年国际油价达到美元/桶以上,占全球GDP的4%,对世界经济恢复和石油需求恢复造成拖累。目前美国国内的汽、柴油价格达到五年来最高点历史纪录,为近5年均值的2倍,加剧通货膨胀危机。欧元区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同比飙升8.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全年基本面持续偏紧,市场不确定性大,预计油价高位运行。下半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量超过需求增量,三、四季度世界石油市场均产稍大与需,考虑美国联合盟国大规模释放储量,三、四季度分别增供85万桶/日、万桶/日、45万桶/日。下半年全球商业石油库存将有所回升。基准情形下,预计二、三、四季度布伦特均价分别为-美元/桶、-美元/桶、-美元/桶,全年均价-美元/桶。预计年内布伦特油价波动范围,低限为90美元/桶,极端情景下可达到美元/桶。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形势将对油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欧盟对俄罗斯开始石油禁运后,在强供给弱需求的格局下,由于供给侧收紧的预期更强,因此今年的油价在基准情况下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国际油价或将继续高位运行。
2、中国石油供需情况
国内原油供给方面以常规原油为主,国内原油产量持续回升。年中国以日均万桶的产量,排名全球第6,前五分别为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以及伊拉克。中国实施7年行动计划(—),预计今年原油产量达到2亿吨,回归至油价大跌前的状况。年,中国生产原油1.99亿吨,同比增长2.4%,为年以来国内原油产量的最高点。年我国原油年产为1.06亿吨,年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15亿吨,此后-年产量连续三年下降,直到年重新开启了三年上升的格局。年,三大石油公司的国内产量占我国产量比重高达90%,其中中石油实现原油产量.4百万桶,占比高达51%。
过去几年,以海油为主的海上油气是中国生产的主力方向。中国海上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能够持续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上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年,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原油产量达到.2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近年来,中国海油在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等领域不断开展地质认识创新和科研攻关,先后形成了“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等多个技术体系,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支撑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建成了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1以及我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目前这套技术已在国内外全面应用。年,相比受新冠疫情影响较深的欧洲,亚洲的能源消费形势更为乐观。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我国石油企业持续增产石油,保障了国内石油生产平稳增长。石油消费途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燃料和工业生产原料,随着疫情缓解,出行的增加,空运和陆运对石油的需求明显增加。年能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8亿元,同比增长96.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4.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行业实现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3.4倍。我国石油主要用于能源、化工材料两大领域。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约2.2亿吨,用于能源和化工材料领域分别为1.9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6%和9%。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工矿企业所需的燃料增加,拉动石油的燃料需求快速增长。
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开始下降。中国是过去十年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推动者,其-年的进口增幅达全球进口增幅的44%,即便是深受疫情影响的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仍较上一年增长了7.3%。随着国际油价的快速回升和国内适当措施的限制,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5.13亿吨,同比年下降6.38%,同比年增长1.45%。年1~4月,中国原油进口量1.7亿吨,与年同期相比减少4.8%;年1~4月,中国原油进口金额.5亿元人民币,与年同期相比增长46.9%。在“碳减排”政策背景下,国内原油进口管理趋严,非国有炼厂配额管理明显收紧。年我国非国有原油进口配额总量为2.43亿吨,与年持平。此外,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令石油消费受到冲击,进而打击炼厂开工积极性。
二、油价与石油石化行业利润显著相关,与基础化工行业利润无明显相关性
1、油价与化工行业年度利润的关系
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行业年度利润存在强相关性,与基础化工行业年度利润无明显相关性。将石油价格(布伦特原油年度均价)与化工各子行业年度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的相关性系数取绝对值后,认为0-0.09为无相关,0.1-0.3为弱相关,0.3-0.5为中等相关,0.5-1.0为强相关。根据计算结果,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行业年度利润存在强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与石油化工细分子行业炼化及贸易(二级子行业)、炼油化工(三级子行业)年度利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自年以来,石油石化三级子行业炼油化工利润占其所属二级子行业炼化及贸易利润的97%以上,炼化及贸易行业利润占石油石化行业利润的97%以上,因此,石油石化、炼化及贸易行业利润与石油价格的显著正相关性根源在于炼油化工子行业与石油价格存在强相关性。石油价格与基础化工行业年度利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但与基础化工行业三级子行业胶粘剂及胶带、合成树脂、其他橡胶制品年度利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0.。
2、油价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的关系
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季度利润存在强相关性,与基础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相关关系不显著。进一步探究石油价格(布伦特原油季度均价)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年度利润数据分析结果相差不大,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季度利润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与基础化工季度利润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炼化及贸易、炼油化工季度利润与石油价格同样呈现高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基础化工三级子行业胶粘剂及胶带与合成树脂行业的季度利润都和石油价格有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其余大多数子行业利润与石油价格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1,相关关系不显著。
3、油价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相关性的滞后性分析
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与石油价格相关性存在一定滞后性,滞后三季度时石油石化行业与石油价格相关性最为显著。考虑到油价涨跌对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有时滞,分别将各子行业季度利润后移了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再分别计算了其与石油价格(布伦特原油季度均价)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与石油价格的相关性存在一定滞后性,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石油石化、炼化及贸易、炼油化工三个行业相关性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滞后三季度时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0.、0.,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其他的子行业与石油价格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综上,我们将石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与化工各子行业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与化工各子行业年度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行业年度利润存在强相关性,与其细分子行业炼化及贸易(二级子行业)、炼油化工(三级子行业)年度利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基础化工行业年度利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基础化工行业三级子行业胶粘剂及胶带、合成树脂、其他橡胶制品年度利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2)通过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年度利润分析结果大体一致,石油价格与石油石化季度利润存在强相关性,其细分子行业炼化及贸易、炼油化工季度利润与石油价格同样呈现高相关性;与基础化工季度利润无明显相关性,基础化工三级子行业胶粘剂及胶带与合成树脂行业的季度利润和石油价格有显著负相关性。(3)考虑到油价涨跌对下游产品价格传导有时滞,通过将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分别后移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再与石油价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化工各子行业季度利润与石油价格的相关性存在一定滞后性,其中滞后三季度时石油石化、炼化及贸易、炼油化工三个行业与石油价格的相关系数最大。
总结而言,石油价格与石油化工行业利润存在明显相关性,尤其是炼油化工子行业,与油价相关性显著,主要系石油化工行业多以石油为上游原材料,石油价格波动将对产品价格和利润产生显著影响。石油价格与基础化工行业利润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而油价与基础化工行业利润并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我国化工行业不少企业以煤炭为原料,煤炭价格波动幅度要小于石油价格波动幅度,建议在投资基础化工标的时无需过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