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徐美慧)在北京燕山,有一支特殊的“老工友”平安志愿者队伍:成员多人,多是退休老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他们为居民巡逻站岗、给孤寡老人表演节目,既为社区增添欢乐,也充实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走近这群“老工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志愿故事。
“老工友”志愿者郭建为社区老人义务剪发。受访者供图
为给社区老人免费剪发去理发店“观摩”学习
郭建是“老工友”志愿队中的一员。
她今年65岁,是房山区东风北里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年退休之后,机缘巧合下,她开始义务为社区居民理发。
刚开始,郭建是为了帮母亲理发,老人年龄比较大,腿脚不利索,不便出门理发,郭建看着不忍心,就自己动手。后来,郭建发现,社区里像自己母亲一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她就开始为大家服务,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每次给老人理完发,看到他们利落干净又精神的样子,就特别有满足感。”她说。
为了“修炼”自己的理发技术,郭建还会去理发馆观摩,“再就是在网上找找教人理发的视频,跟着学一学、看一看。”
每周日下午,是郭建提供理发服务的固定时间,不少社区的老人“慕名而来”,考虑到有些居民腿脚不便,郭建还会打电话上门服务。
郭建的理发手艺收获了不少好评,今年80岁的一名社区老人说,“小郭手艺特别好,外面那些都比不上。”
今年年初疫情刚暴发,郭建还主动报名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每天站岗执勤、巡逻查看,保护居民健康安全。
忙碌的志愿生活背后,郭建有一个不愿对人说的“秘密”:年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虽然手术之后有所好转,但身体还是大不如前。后来,在爱人王俊涛的劝说下,她加入了“老工友”志愿者队伍,每天虽然很辛苦,但很充实。
“我就是帮助别人参加一些活动,我就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虽然很忙,但是我心情好。”郭建说。王俊涛也表示,“她退休了以后,也有一些爱好,参加一些业余的活动,但是我觉得参加‘老工友’以后,更有一些社会意义,还可以尽到一份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老工友”志愿者王俊涛在社区执勤。受访者供图
原来搞过计算机现在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郭建的爱人王俊涛也是“老工友”平安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年,王俊涛从燕山石化退休,退休后的生活“相对清闲”,看到爱人和身边那么多人都加入了志愿队,他也“动了心”,于年正式加入。
王俊涛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了一名“老工友”联络员,为各类活动上传下达信息。“整个街道的‘老工友’志愿者人数不少,光靠街道的人管理不过来,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跟大家沟通。”
他还主动承担了一项特殊的志愿工作——教其他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现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手机都智能化了,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跟其他人交流都更加方便,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老年人对智能设备了解得不多、也不太认可,可能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这就使得他们适应智能化生活比较困难。”
王俊涛说,自己原来是搞计算机的,对智能机相对比较熟悉。“疫情期间,很多老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弄健康宝,更别说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