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的重大财经事件不多,这两天比较有名的是东哥与LIUJINGYAO的案子终于划上了句号,双方律师同时发表声明表示已经和解,协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外公布,但可以基本确定补偿金额不会很多,至少没有网上传的几千万美元那么夸张。
除了东哥的“风流韵事”上演大结局外,两桶油之一的中国石化这两天搞了一个还算比较大的新闻,这家市值超过亿元、在年世界强企业排名中位列第五位的超级巨头决定从英国退市。
8月决定从美退市、10月公告从英退市
大家应该还记得8月份的时候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多家国有公司同时发布公告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的事情吧?
以中石化为例,年8月12日,中石化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拟将美国存托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的公告》,决定自愿申请将公司的美国存托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目前程序已经走完,中石化退出了美国资本市场。
一个多月后的10月3日,中石化在港交所发布一则新的公告,决定将美国存托股份从伦敦证券交易所退市。
连续从美国和英国资本市场撤离,中石化目前已经完全“回归”祖国,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香港联交所交易股票。
作为由国资委实际控制的央企,中石化彻底与海外资本市场切割,“一心一意”在国内上市,维护了国资的稳定与安全,但连续退市是否会影响这家企业的运营与财务状况呢?先解释一下中石化退的是什么“股”。
美国存托股份的数量和交易量均很少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中石化退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股票,而是美国存托股份,这玩意是什么呢?得从中国公司赴海外融资的方式说起。
不管是中石化这样的国企还是阿里、京东等民营企业,咱们国家的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标的均是存托股股份,这么做可以简化上市流程、提高融资效率。
具体来说,中国公司会将一部分股票交给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投行根据收到的股票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存托股份后再拿到证券市场交易。
比如,甲公司拿出10亿股股票给乙银行,乙银行按照1:10的比例兑换成1亿份存托股份(一份存托股份相当于10股),之后将1亿份存托股份拿到美国股票市场交易,筹集到的资金扣除中介费用后交给甲公司。
回到中石化的问题上来,年的时候中石化一共发行了亿股H股,其中亿股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5.8亿股H股以:1的比例换成了万份美国存托股份在纽约以及伦敦上市交易。
20多年后中石化的股本发生了变化,目前总股本为亿股,其中A股为亿股,H股为亿股,H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1.07%。
在美国和英国交易的存托股份占比为多少呢?年发行的时候有25.8亿股(万份美国存托股份),占亿股H股的比例为17.1%,我们假设常规H股和以存托股份形式存在的H股的数量同比例增加,那么目前的美国存托股份只有43.6亿股H股(亿*17.1%)。
相对于中石化亿股总股本而言,43.6亿股仅仅占了3.6%,比例非常小。
事实上,中石化的美国存托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可能更低,因为海外投资者并不会参与每一次配售,这意味着存托股份的H股占所有H股的比例不到17.1%,存托股份数量少于43.6亿股。
在海外上市的股份数量少,交易量更少,没有从美国退市前中石化每个交易日的美股存托股份换手量经常为0.01%,要知道交易软件最低只能显示0.01%,当真实换手率低于0.01%时显示的还是0.01%,比如,某个交易日的换手率只有0.%、0.%、0.%甚至更低,全部显示为0.01%。
低换手率表示成交量很低,在中石化的美国存托股份数量占比已经很低的情形下交易量还那么少,确实没有必要留在国外资本市场上了。
关于从纽交所和伦交所的退市公告均提到退市原因之一是存托股份数量少以及交易量低,和上文中的数据对应了起来。
再融资几乎不可能,与其被迫退市不如主动切割
上市的最主要目的是融资,通过资本市场从公众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对国企来说基本上不存在大股东减持套现的需求,所以融资成为了上市的唯一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无法获得再融资,那么根本就无所谓是否上市。
美国此前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对中概股非常不友好,如果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无法根据SEC的要求提交审计工作底稿等重要文件的话,相关公司将面临强制摘牌的处罚。
中石化是央企,审计工作底稿中不仅有与商业机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了事关国家安全的数据,比如石油储备量、油井地理位置等,根本不可能按照SEC要求把重要文件交给美国监管机构。
既然融不到钱还要被人掣肘,倒不如主动退出海外资本市场,真要融资的话完全可以在上交所或联交所发行新股以及可转债,其实自年以来中石化就是这么操作的。
中石化与私企不同,主动与西方资本切割并不会对其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该怎么经营还是怎么经营,财务上也不用担心出现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石化的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账上还有亿元的流动资金,短期借款只有亿元,加上亿元的长期借款仍远远少于拥有的流动资金,不用为现金流担心。
综上所述,中石化主动与西方资本市场脱钩是符合现实利益的,既不会影响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也不会让中石化陷入债务泥潭,反倒占据了话语上的主动权,肯定是要趁早彻底切割的。
2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兴起,也许我们还没有资本同西方资本市场叫板,更不要说主动脱钩了,20年后随着中国金融的崛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愈发成熟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加,我们会越来越有底气。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