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物资装备中心克服煤炭市场供应趋紧、持续低温等困难,统筹组织煤炭、大宗原材料进厂,为装置平稳生产提供充足保障。
“春节前后是动力煤、原料煤及大宗原材料保供最紧张的时刻。”1月6日,数九寒天,齐鲁石化物装中心煤炭科党支部书记、副科长刘冰带着几名骨干,仔细查看第二化肥厂原料煤仓库库存情况。
“对别人是过年,对我们是过关!”刘冰坦言。今年除了克服煤炭市场供应趋紧、大矿保电等不利因素外,煤炭产地和本地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及持续低温导致煤车冻结,直接影响煤炭供应进不来、卸不下、供不上,诸多困难使煤炭保供雪上加霜。
物装中心干部员工顶住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将煤炭、大宗原材料库存保持在“安全线”以上,以“主动之为”破解“保供之困”。
分析量价存提供源源动力
“公司每年需消耗动力煤约万吨,仅二化动力站一天就要‘吃’掉大约吨。”煤炭科计划员郑智群说。
与原料煤相比,动力煤需求不仅量大更需均衡入厂。由于热电厂二化动力站最大库容仅能维持一周时间。因此,紧盯进厂计划、落实运力,成为煤炭科过程控制组组长李长华每天的必修课。
“动力煤保供,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细水长流,不能搞突击,更不能断顿。”李长华介绍,“每天早上6点,大矿兑现量、请车计划、铁路部门批车情况,煤炭在途、进厂以及当天库存量,这些第一手资料必须时刻掌握。”
1月中旬,随着气温降低和春节临近,国内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在矿方主力供应长协用户“保电、保热、保民生”情况下,物装中心积极争取资源、锁定大矿煤炭,加大与总部、矿方、铁路部门三方沟通协调力度,开展“量、价、存”分析,合理调整采购策略,将适质、适量、适地、适时、适价采购原则贯穿于煤炭采购全流程,优化发运计划、均衡各站点进耗,保持冬季各站高库位运行,提升煤炭保供安全系数。
提高兑现率,让装置吃饱吃好
“无论动力煤还是原料煤,我们看得一样重,统筹兼顾,千方百计让装置吃饱吃好。”物装中心副经理方习豹介绍,目前,公司原料煤主要保供第二化肥厂煤气化装置使用,为下游醇、醛装置提供羰基合成气,进而生产各类化工产品。
随着防疫政策变化,煤炭接卸人员短缺,对铁路发运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原料煤库容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应急保供压力大。
该中心多措并举,积极督促国能集团和陕煤集团加快计划兑现进度,争取较高兑现率,将原料煤库存保持在1.5万吨以上。在国能朔黄线保供下,充分发挥新增的黄大线保供主渠道作用,确保原料煤稳定兑现。协调总部争取下水煤,保持港存2万吨左右。原料煤保供四线并举,去年前三季度原料煤兑现率达97%。
截至年12月31日,全年大矿兑现率达87.9%,同比提升15.4%,且大矿平均采购价格较低,全年采购降本超过万元。
保供责任一分钟都不能松懈
前期,由于交通运输作为防控重点,导致大宗原料保供带来极大挑战,丁二烯、原盐、二氯乙烷等化工原辅料,受道路关卡查验和防疫政策制约,进厂渠道遭遇梗阻。
“他们进不来,咱们想办法去转运。”年11月2日,部分化工原料、三剂车辆无法进入临淄区,化工科计划组组长张希忠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