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赵玥/王志良王磊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这话说起来有些“狂”,但又是事实。
作为我国首套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多年来,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一直处于排头兵的位置。
俄乌冲突、油价高企、市场疲软……对于众多炼化企业而言,刚刚结束的年并不“和善”。然而,青岛炼化业绩在一贯向好的基础上继续狂飙:公司缴税费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单位完全费用、单位现金操作成本3项经营指标在集团公司炼油板块位列第1、排名创公司历史最优;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连续3年获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双先进单位;炼油专业达标竞赛连续9年排名第一;公司连续10年蝉联石化联合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榜首,连续2年获评石化联合会“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炼油产能过剩早就是行业痼疾,在残酷的市场“红海”狂飙突进,青岛炼化赢在哪里?
01
随市而动“快”字诀
年一开年,青岛炼化就遭遇到当头暴击。
年初突如其来且不断演进的俄乌冲突,将油气市场推进诡谲的局势。一季度,WTI原油价格创下美元/桶的高点,公司的原油库存却达到历史最高值,增加了大约40%。主要原料为进口原油的青岛炼化,进口原油占成本的90%以上,原油价格飙升和汇率风险的双重压力重重地压下来。
财务资产部经理殷晖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不远处的青岛港:“前两年,由于出口量大,青岛港的集装箱特别紧张,价格飙升;去年,周边的集装箱开始出现积压。”作为一个典型的燃料型炼油厂,青岛炼化的汽煤柴产品占比超过60%,低迷的成品油市场给他们蒙上一层阴影。
难!工作多年,见惯“大场面”的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经理、总调度长陈刚,谈到去年的形势,也不得不感叹“不寻常”。
但青岛炼化岂会“躺平”?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和市场赛跑,和需求赛跑,和机会赛跑。
市场成为最灵活的指挥棒,考验着各个部门的专业度,也考验着各个部门的配合度。
决策快!
每周五,生产经营优化会定期举行,发展计划部、生产技术部,财务资产部、设备工程部等共同参加。根据最新的市场走势进行优化测算,经过讨论后,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上周制定出优化方案,下周就会跟踪执行情况。
“市场变化之大,产品结构变化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我们紧盯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需求。最需要汽油的时候,尽最大能力生产汽油。最需要柴油的时候,尽量大能力生产柴油。”陈刚说。
由于汽煤柴油一度滞销,他们又根据客户需求加快油转特,开发新产品。去年,发泡剂、苯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比产量大增,加上积极开发90号沥青、丙丁共聚等新产品,拓展了市场。“新产品也面临市场的问题,就得比别人快一步。”发展计划部生产优化主任师李子涛说。
配合快!
由于掌握的数据多,财务部门通过对市场走势的研判和价格变化,对生产、调整结构给出决策意见。殷晖表示,通过业财融合,财务部门对市场信息越来越敏感,有助于协同其他部门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迅速高效地满足全公司的采购需求,物资采购中心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陈鑫建了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581.html